第二年,他又投資創辦了南亞塑膠工廠,直接將一部分塑膠原料生產出成品投放市場。事情的發展,證明了文尼的決策是正確的。隨著產品價格的降低,銷路自然打開了。塑膠公司和南亞公司雙雙獲得了很高的效益。從那以後,文尼塑膠粉的產量不斷增加,從最初的年產100噸,發展到100萬噸,使他的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PVC塑膠粉粒生產企業。
進人90年代,文尼的產業已發展成一個跨行業的企業集團,包括15家大企業公司,擁有員工4萬多人,股東2萬人,每年的營業額高達2000萬人民幣。
文尼一步一個腳印,一點點地做大做強,在企業界贏得了廣泛的聲譽,人們把他與被稱為日本“經營之神”的鬆下電器的創始人相比,稱他為文萊的“經營之神”。
任何要成為有錢人的理財者,他都要從小事中獲得做大事的經驗,可以這麼說,小事是做大事的基礎。一個貧窮的人,最終能成為一個有錢人,比如說文尼,往往就會重視小事情中存在的大學問。因此,一個貧窮者想要富有起來,就要培養他們把握細節的能力,知道利用物與物間的相似,由這些相似現象進而探究其內在的聯係,這是貧窮者富有起來的重要方法。
其實,真正鍛煉人的還是小事情,因為生活中沒有太多的大事可供鍛煉。不忽視小事,能專心於小事,把很多小事融會貫通起來,所獲得的就是能令人成功的學問。忽視小事情,往往會讓人的誌向好高騖遠、做事眼高手低,這樣,無論他多麼有有錢人的潛質,也會貧窮一生。
日本家樂外貿公司的一位小姐專門負責與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客商的接待工作。其中與她們公司有重大業務往來的是一家瑞士公司。為清楚地了解兩家公司的合作項目,瑞士公司的總代理需要經常往來於東京和他們的投資地神戶,而訂票的工作也就理所當然的是那位小姐的了。但令那位瑞士總代理感到奇怪的是:他坐車去神戶時他的座位總是在右邊,而當他返回東京時,座位卻都是在左邊,而且每一次都是這樣,從來都沒有一次例外過。
一次,他終於忍不住問了這位小姐。小姐微笑著對他說:“我想外國的客人來到日本肯定都喜歡見到富士山那雄渾偉岸的身姿,所以我就給您做了這樣的安排。這樣您便可以在任何時候都能見到富士山了。”
瑞士總代理聽到這樣的話後備受感動。他認為這家日本公司的員工能夠細致入微地連這樣的小事都能夠想到,與他們合作自然是毫無差錯了。於是他決定,給這家公司增加300萬元的貿易額。
從上麵這個小故事中,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任何事,隻有從小事做起,才能更好地得到成功,不要一開始就往高處看,而忘記了自己的起點。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構成的,但不能因此而對工作中的小事敷衍應付或輕視責任。所有的富有者,他們與我們都做著同樣而簡單的小事,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從不認為他們所做的事是簡單的小事。
文尼也是如此,從小事做起,學到理財的本事。所以,作為一個理財者,應該學會如何對待小事,在小事中鍛煉自己,天長日久,才能像文尼一樣,找到屬於自己成為有錢人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