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做有質感的女人(1)(2 / 3)

30歲的林徽因,是如此風姿綽約,哪怕到了45歲,她的神采依舊不減,散發著優雅的美。

即使被肺病折磨,重病纏身的時候,她的魅力猶在,叫人不得不驚歎。

翻譯家文潔若在《才貌是可以雙全的--林徽因側影》中驚詫不已:"按說經過八年抗日期間歲月的磨難,她的健康已受嚴重損害,但她那俊秀端麗的麵容,姣好苗條的身材,尤其是那雙深邃明亮的大眼睛,依然充滿了美感。至今我還是認為,林徽因是我生平見過的最令人神往的東方美人。她的美在於神韻--天生麗質和超人的才智,與後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沒想到已生了兩個孩子、年過四十的林徽因尚能如此打動同性的我。"

看吧,女人的美麗是可以不受年齡限製的,決定權在於女人自己。

林洙是梁思成的第二任夫人,對林徽因推崇至極,"我承認一個人瘦到她那樣很難說是美人,但是即使到現在我仍舊認為,她是我一生中所見到的最美、最有風度的女子。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充滿了美感,充滿了生命,充滿了熱情,她是語言藝術的大師。我不能想象她那瘦小的身軀怎麼能迸發出這麼強的光和熱。她的眼睛裏又怎麼能同時蘊藏著智慧、詼諧、調皮、關心、機智、熱情的光澤。真的,怎麼能包含這麼多的內容。當你和她接觸時,實體的林徽因便消失了,而感受到的則是她帶給你的美和強大的生命力。她是這麼吸引我,我幾乎像戀人似的對她著迷。"

冰心曾和林徽因、淩叔華、韓湘眉並稱文界"四大美人",盡管冰心曾與林徽因有過矛盾,然而她也承認:"林徽因俏,陸小曼不俏。"

相比之下,徐誌摩相中的陸美人竟黯然失色。與林徽因芥蒂更深的淩叔華,晚年提起林徽因,說道:"可惜因為人長得漂亮又能說話,被男朋友們給寵得很難再進步。"言語中雖有貶義的成分,卻又從側麵證明了林徽因的漂亮。

不論是少女,還是老婦,眾人眼中的林徽因是如此有魅力的一個女人。這無與倫比的魅力來源於她的精致,她對於美一絲不苟的態度。

她知道自己是美麗的,可她更清楚如何將這份美麗發揮到極致,融入她的生命中,活出一個女人應有的三分柔情和七分精致。

生活對於女人而言,不僅僅是過日子,生存的希望中蘊含著更多可以觸摸的美感。愛美的自由,是女人的特權,而活得精致體麵,是女人終身的使命。

不為其他,隻因為你是女人。

不要再猶豫了,開始準備迎接嶄新的自己吧,對這個世界,對自己,不負春光。

活得自在,活得精致。女人就應該有女人特有的味道,才對得起女人這個身份。

內心豐沛著詩意

有些人看似活得熱鬧,呼朋喚友,把酒高歌,甚是開懷,當他從簇擁的熱鬧回到冷清的家中時,又是那麼寂寞、憂鬱,活脫脫是一個不被別人知道的孤獨症患者。

"興奮型的人",這是林徽因口中的自己,她有著喜怒無常的性格,"隻憑一時的靈感和神來之筆做事",認真去了解她的過往,就不難發現,她的睿智和爽朗,還有容易被旁人忽略的豐沛內心和一身詩意。

由於林徽因的終身之誌在古建築研究,她將自己健康的時光全部用在與丈夫及同仁們的野外考察上了,加上身處兵荒馬亂的年代,貧窮和疾病束縛著她的自由,生活也沒有保障,因此她留下的作品寥寥無幾。

她的崢嶸歲月,多是通過與她有過接觸的人們的口頭和筆端見分曉,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也多是她生前與徐誌摩、梁思成和金嶽霖之間的感情故事,以及她作為"太太客廳"的女主人,吸引著無數頂級文人趨之若鶩。

在她的高級沙龍--太太客廳裏,她是絕對的主角。她不僅善於調動賓客的情緒,也總能找到精妙的話題來供大家討論,她以獨有的爽朗和幽默,獨到的見解和看法,征服了聽眾們的心。

她似乎有著天生的感染力和寬宏的感悟力,旁人難以理解的事情,說給她聽,她總是能夠麵麵俱到地理解,並自有一番精辟犀利的解釋。

旁人隻看到她被一撥又一撥的人簇擁著、圍繞著、崇拜著、欣賞著、羨慕她眾星捧月般的待遇,這一點尤其為女人們所嫉妒。

其實,她也有獨享安靜的一麵,在那時,她內心的豐沛和一身的詩意就悄悄彰顯了出來,與滿室歡笑聲不同,一個人的時候,多少帶著些寂寥,但也給了她靈感升華的空間。

1931年,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林徽因礙於愈發嚴重的肺結核,不得已移居到北平西郊的香山進行療養。在徐誌摩的鼓勵下,她開始了自己的文學創作,她要將昔日腦海裏一閃而過的每一個片段悉數傾瀉於筆尖。

自此以後,詩歌、小說、散文和劇本,皆有涉及,雖為數不多,卻都可稱得上匠心之作。她在報刊上發表的關於文學的個人見解,簡直驚呆了正牌的作家們,如此精辟獨到的見解,很快就贏得了大家的欽佩,她的作品也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

蕭乾這樣評價她:"她又寫,又編,又評,我甚至覺得她是京派的靈魂。"

林徽因最早發表的作品是一首詩,名叫"誰愛這不息的變幻":

誰愛這不息的變幻,她的行徑?

催一陣急雨,抹一天雲霞,月亮,

星光,日影,在在都是她的花樣,

更不容峰巒與江海偷一刻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