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金就是這樣的人,這就是林徽因的至交,也能從另一個側麵,折射出林徽因的品質。
林徽因和老金之間,心心相印,甚至一度將友情上升到了愛情的地步。林徽因親口將一切實情告訴了丈夫,他沒有勃然大怒,沒有聲嘶力竭,有的隻是難以割舍卻又不得不割舍的退讓與包容。
梁思成甘願讓位,忍痛成全林徽因和老金,而老金感動之餘,愛屋及烏,強忍下滿腔愛意,真心祝福林徽因和梁思成。能同時被兩個如此優秀的男人深愛著,林徽因是幸福的,她看到了丈夫對她的愛,也明白了老金的苦心,最終,她決定將濃厚的愛情給梁思成,將純粹的友情給老金。
故事講到這裏,並沒有結束。不是男女主人公隨後散落天涯、各自安好的橋段。沒能擁有愛情,還可以擁有友情。
"你說再熱鬧也終需離散,我便做了這一輩子與你看。"此句極為應景。
老金從此絕口不提愛意,她需要的是友情,那麼,他就將摯友的角色扮演好。他是邏輯學家,他用抽象的思維理智地看待自己所處的位置,並理性地掌控著他的處世哲學,許多時候用"打發日子"來形容自己長期不成家的寂寞。
他後來認真地分析了自己與林徽因、梁思成之間的親密關係,按他的邏輯推理:"愛與喜歡是兩種不同的感情或感覺。這二者經常是統一的,不統一的時候也不少,就人說可能還非常之多。愛,說的是父母、夫婦、姐妹、兄弟之間比較自然的感情,他們彼此之間也許很喜歡。"而"喜歡,說的是朋友之間的喜悅,它是朋友之間的感情。我的生活差不多完全是朋友之間的生活"。
愛而不得,也許在某一點上被描繪成悲劇,可退一步來說,不曾擁有就意味著永遠不會失去,友情就是最好的回報了吧,在有生之年,還能夠以朋友的身份純粹地互相"喜歡",便也足夠了,未嚐不是幸福的。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林徽因和梁思成來到李莊避難,困頓的生活使她的身體病弱不堪,金嶽霖拿出微薄的薪水,跑到大老遠的集市上,買回來幾隻老母雞,悉心照料著,為的是等老母雞下蛋給林徽因好好補一補身體。
一生能得此摯友,被這般關心著,該當無憾了。
朋友的最高境界是相互信賴,那些難以啟齒的窘事或秘密,都可以毫無保留地向他傾訴吐露,不必擔心他會嘲笑挖苦。
林徽因就是沈從文最值得信賴的朋友,那個壓抑在心中許久的秘密,也唯有一五一十地告訴她,才能緩解胸口的憋悶。
1936年,剛過完春節不久,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的熱鬧還沒有退散,沈從文與高韻秀的地下戀情給原本平靜的家庭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不安。
憨厚木訥的沈從文將自己戀上他人的感受告訴了妻子張兆和,原本希望得到理解和原諒,可是他想得過於簡單與美好,任何一位妻子聽到丈夫移情別戀的事情,都不會輕易原諒,張兆和盛怒之下,連夜回到蘇州的娘家。
痛苦和無助狠狠地掐住了沈從文的喉嚨,無處訴說的他,第一時間想到了林徽因。
當絕望中的沈從文來到梁思成家,向林徽因傾訴他的煩惱時,看著痛苦不堪的沈從文,林徽因首先說:
接到你的信,理智上,我雖然同情你所告訴我你的苦痛(情緒的緊張",在情感上我都很羨慕你那麼積極那麼熱烈,那麼豐富的情緒,至少此刻同我的比,我的顯然蕭條頹廢消極無用。你的是在情感的尖銳上奔進!……你希望抓住理性的自己,或許找個聰明的人幫忙你整理一下你的苦惱或是"橫溢的情感",設法把它安排妥帖一點,你竟找到我來,我懂得的,我也常常被同種的糾紛弄得左不是右不是,生活掀在波瀾裏盲目地同危險周旋,累得我既為旁人焦灼,又為自己操心,又同情於自己又很不願意寬恕放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