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從容演好自己的角色(5)(1 / 3)

吳荔明女士說過,林徽因和親戚裏眾多女性確實相處不諧,隻與她的母親梁思莊沒有芥蒂。她在女性中不合群的事實,李健吾曾用她的"高傲"來解釋,其實未必如此,更多的應該是緣於她的率性和不世故。

周遭的女性與林徽因相比,不論在知識層麵還是精神層麵,都有所差距,她們之間沒有可以建立起友誼的共同話題,林徽因的高談闊論,她們不懂,她們的家長裏短,林徽因卻不願參與,她又從不會敷衍、周旋,產生誤解和生分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這雖怪不得林徽因,卻也正可以勸誡其他女人,要適當地融入周圍的女性朋友圈,多交些女性朋友,總是好的。

梁從誡曾回憶說:"據曹禺同誌告訴我,母親還到南開大學幫助他設計過話劇布景,那時他還是個年輕學生。母親喜歡交朋友,她的熱心和健談是有名的,而又從不以才學傲視於年輕人或有意炫耀,因此,贏得許多忘年之交。"

率性還是刻薄,女人們切記把握好分寸。

有些話是不是該說,該在怎樣的場合說,又該用怎樣的語氣說,是有很多講究的。一句無意間的話,也有可能會傷了別人的自尊心。

人人都有不可觸碰的雷區,有敏感的心理地帶,也許藏著一些難以言說的小秘密,即使並無惡意,也應該注意分寸和時機。

與人交往中,不要吝惜發現美的眼睛,讚美別人的閃光點,讓他人感到一股暖意,這才是貼心的朋友。

有一種寶藏叫作朋友

朋友是一座能說會道、能跑會跳的寶藏。

正是在歲歲年年的相處中,經過點點滴滴的融合,才得以積累起牢不可破的信任和心有靈犀的默契。

朋友之間的真心,是歲月的積澱,看穿了許多事、很多人,最初的憤憤不平慢慢轉變為接受和釋然,看清了,也就看輕了,無所謂遺憾或後悔,隻是留不住的感情,實在沒有硬生生扯著不放的必要。

而在了解了彼此的缺點之後,依舊對你不離不棄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這是被時間證明了的友情,也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事情,相對無言,會心一笑,一切的一切,都懂。

那些過去的記憶,有的已經消失,無處可尋,但更多的被我們牢記,每一次回想起那些往事,縱有千言和萬語都說不完。

文章也許是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感情是真心實意的累積。

比愛情更長久的便是友情,金嶽霖是這一論斷最有力的踐行者。

幽默風趣又溫文爾雅的金嶽霖,朋友們親切地叫他老金,林徽因也不例外。他孑然一身、無牽無掛,自從徐誌摩將他作為摯友引薦給林徽因夫婦後,他始終是"太太客廳"的常客,逐漸成為林徽因和梁思成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

他們之間有著相同的文化背景,多了份惺惺相惜,加上誌趣相投,性情也頗合得來,彼此的感情也就格外深厚。老金讚羨林徽因的人品才華,推崇至極,對她十分嗬護,林徽因對老金更是敬愛有加,欽佩他的智慧和為人。

金氏的學生殷福生(後改名海光,1949年赴台灣在台大任教多年"曾這樣描述金嶽霖對他的影響:"在這樣的氛圍裏,我忽然碰見業師金嶽霖先生。真像濃霧裏看見太陽!這對我一輩子在思想上的影響太具決定作用了。他不僅是一位教邏輯和英國經驗論的教授,並且是一位道德感極強烈的知識分子。昆明7年教誨,嚴峻的論斷,以及道德意識的呼喚,現在回想起來實在鑄造了我的性格和思想生命。透過我的老師,我接觸到西洋文明最厲害的東西--符號邏輯。它日後成了我的利器。論他本人,他是那麼質實、謹嚴、和易、幽默、格調高,從來不拿恭維話送人情,在是非真妄之際一點也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