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與平庸的生活分手(4)(1 / 3)

她說:"關於我想看那段日記,想也是女人小氣處或好奇處多事處,不過這心理太Human(人之常情"了,我也不覺得慚愧。實說,我也不會以詩人的美諛為榮,也不會以被人戀愛為辱。我永是我,被詩人恭維了也不會增美增能,有過一段不幸的曲折的舊曆史也沒有什麼可羞慚。我的教育是舊的,我變不出什麼新的人來,我隻要"對得起"人--爹娘、丈夫(一個愛我的人,待我極好的人"、兒子、家族,等等,後來更要對得起另一個愛我的人,我自己有時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為難。前幾年不管對得起他不,倒容易--現在結果,也許我誰都沒有對得起,你看多冤!"

徐誌摩去世之後,傷心不已的林徽因拜托丈夫梁思成將徐誌摩罹難飛機殘骸的碎片取回,丈夫照做了,稍後,她將碎片掛在臥室最醒目的位置。

社會上捕風捉影的蜚短流長又開始了,繞來繞去,繞進了她的耳朵裏,許多人不理解林徽因的舉動,甚至將這看作她傾心於他的證據,許多人又開始替梁思成打抱不平,叫囂著誰才是她的真愛。

有君子之風的林徽因與梁思成,不做任何解釋。

那塊被燒得漆黑的飛機碎片,僅僅是她對逝者的深切緬懷,是為了彌補來不及說再見的遺憾,以寄托哀思,僅此而已。

林徽因同父異母的弟弟林恒駕飛機與日軍抗戰而為國捐軀,她也一樣是將飛機的碎片安置於室內,懷念的感情是相通的,隻不過是想留個睹物思人的念想。

這是君子的坦蕩,不在乎他人怎樣歪曲事實,怎樣誤解初衷,她要做的很簡單,就是不去理睬,聽之任之。

這是她珍藏的情感,珍而重之的舊友,無須多言。那些流光溢彩的火花,都在時光中靜靜流轉。不在乎外人如何揣度、誤解,她堅持這是她的私事,是她問心無愧的過往。

凡世俗塵,難免遭遇紛紛擾擾,一張嘴巴注定應付不來幾十張嘴巴,甚至幾百張嘴巴。無論以何種理由辯解,都難逃眾人悠悠之口。

隻要相信,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不求麵麵俱到,趨於完美,但求問心無愧,對得起胸膛中這一顆赤誠之心,至於其他,一切隨風去吧。

永葆生命的鮮活

宇宙洪荒中,人類是渺小的一粒塵埃,可塵埃也有自己的生命,掌控著無限可能的未來。

生命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為人類的進步留有無窮的餘地。作為生命個體,每個人又是如此與眾不同,背負著由生至死的命運,享受著幾十載光陰,或平淡,或驚奇。

童年時的天真無邪,青年時的年少輕狂,中年時的沉穩莊重,老年時的老態龍鍾,每個人都會依次經曆體驗,這是大自然不變的規律,人類再強大,也改變不了的定律,所以隻能順應。

每個階段都會有所不同,那每一階段的每一天呢,是否幾十年如一日,漸漸從輕快湧動的活水,變成了毫無生機的死水?

生命在於運動,更在於永葆鮮活。

一個絕好的辦法就是敢於嚐試新鮮的事物,讓自己不斷積累新的體會,更新閱曆和感受,製造不同的情緒,充實生命。

一成不變又頑固不化的女人給人一種生硬刻板的感覺,與她相處久了,就會發現她的生活沒有半點激情,如白開水般無滋無味。

平淡固然穩妥,卻少了些滋味。

病痛讓林徽因的心情一直處於沉悶的狀態,她找不到現實的出口,隻得任由自己的生活像平靜的湖麵般沒有一絲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