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與平庸的生活分手(3)(1 / 2)

林徽因所經曆著的苦日子,與其說是在與現實做鬥爭,不如說是在和她自己較量著。如果忍氣吞聲可以解決眼前的煩悶,那麼大可不必再挖空心思去琢磨新點子,隻不過,越是默不作聲,情況就越適得其反。

現實和自己,總得有一樣先改變。現實"傲嬌"起來,生硬地回絕了她的請求,無奈之下,也隻能從自己開始。

她支撐起身體,將唯一沒有當掉而幸存下來的留聲機擺弄好,釋放出她以往最愛聽的音樂,希望借此可以幫她暫時忘掉所處的苦難。

貝多芬和莫紮特是林徽因喜愛的兩位大家,一曲《維也納森林故事》,一曲《月光水仙女之舞》,一曲《胡桃夾子》,反複聆聽,跳躍的音符填滿了寂寞的心房,讓她的獨處不再感到孤寂。

你熱愛音樂嗎?或是瑜伽,或是書籍,或者是一些其他愛好。獨處一室或身旁沒有他人的時候,你都是怎樣打發時間的呢?蒙頭大睡不分晝夜,商場血拚刷爆信用卡,還是看一場期待已久的電影?

女人可以有廣泛的興趣愛好,隻要能夠取悅自己,能夠與她並肩戰勝寂寞,就沒有什麼不可以。

林徽因麵對這樣的情況,除了聽一聽舒緩宜人的音樂,更多的時候,她選擇以書為友。這些不言不語的朋友,在默默無言中陪伴著她,用文字構建而成的世界替她趕走了寂寞。

你那百折不撓的靈魂,天上和人間的暴風雨,怎能摧毀你的果敢和堅忍,你給了我們有力的啟迪:你是一個標記,一個象征,標誌著人的命運和力量;和你相同,人也有神的一半,是濁流來自聖潔的源泉。

當她以為心靈和肉體都將被空虛掏空的時候,來自異國的詩句給予了她對抗寂寥、冷清的力量。如同在一場生死角逐中,她靠著文字占了上風,把搖搖欲墜的旗幟又樹立了起來。

一個人待在房間裏,靜悄悄的,仿佛可以聽見心髒清晰的跳動聲。獨自發呆,畢竟隻靠著過去美好的回憶,無法戰勝鋪天蓋地的孤獨感。

別愁眉苦臉的了,起身找點事情來做吧,隨心所欲,不管做什麼,忙碌的感覺總要好過寂寞。

被丈夫梁思成視為左膀右臂的林徽因,當病情稍微穩定下來,有所緩解的時候,就打起十二分精神,為丈夫寫作《中國建築史》做準備工作。整理繁雜的資料,並做筆記,盡可能地盡善盡美。

小小的帆布床四周,總是堆滿了要用到的書籍和資料,方便她隨用隨取。生活沒有給予她便利,她就自己創造便利。

盡管活動空間還是隻有床鋪那麼大,變換著的四季風景隻能在窗口觀賞,可一切的一切又充滿意義。一個人在家也不再是苦悶的一件事情,相反,正是因為一個人,她仿佛開辟出了一個隻屬於她的世界。

如何處理無人陪伴的時間,對於女人而言,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讓纖細敏感的神經得到滿足,即使一個人,也不要被孤單綁架。你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更貼心的安排,活出一個人的精彩。

重新規劃一下個人的時間吧。

愛美,就化個美美的妝,穿上靚麗的衣衫;愛學識,就翻開書本,多汲取一些向上的力量;愛見識,就整理好行囊,向南向北向天涯奔去。

準備一下吧,做一個能夠自我陪伴的女人。

是是非非,但求問心無愧

世間事,皆說公道自在人心。然而,人心各異,想要尋得眾人的一致認可,實在太難。如此一來,難道就要活在別人的心思之下嗎?

女人素來柔弱,敏感細膩的神經,時刻注意著外界對自己的評論,被別人的標準束縛著。這樣的女人,也許乖巧,也許溫柔,卻不自由。

孰是孰非,並不在於別人的三言兩語,他們隻是旁觀者,未必真的可以清楚明白。所以,作為女人,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中,更無須受他人的擺布。

是非對錯,聽聽自己的心聲,沒有辜負,沒有愧疚,就是最好的評判標準。

一個女人,有生之年能夠博得眾人青睞,實屬難得。

林徽因是女人中的佼佼者,縱論古今,是難以複製的版本。她正如夜空中最璀璨閃亮的那顆星,站在高處,供人欣賞、追隨。當然,除了溢美之詞,自然也會有不中聽的議論。

她隨意在人間走了一遭,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帶著無可抗拒的魅力住進了人們心裏。

與之不熟識的人,將她看作遠在天邊的雲朵,潔淨素白,高不可攀,歎服她的魅力,好奇她緋聞繁多的感情故事。

與之熟識的人,會不由驚歎,世間竟會有她這般的女子,集才華、氣質、傲骨於一體,她的理性和感性相安無事地安放於她的思想之中,令周遭的人為之傾倒、沉醉。

前有徐誌摩為之成癡成狂、拋妻棄子,置責任於不顧,頂住流言蜚語,開中國現代離婚之先河;後有金嶽霖為之畫地為牢,甘願終身不娶,以半生之力"逐林而居",靜謐關照,默默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