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條延伸的路(2 / 2)

村上的能人越來越多,可不像以前,除了爺爺再也找不出第二人。能人多了企業也多,有村辦的農貿市場、運輸公司、娛樂一條街,還有越做越大的紡織廠、養雞場和家具廠等個體經濟企業。來往於這條路上的行人,除了腳踏實地的莊稼漢,靠頭腦、靠膽量發了財的生意人,還有外地來的打工仔,從此,出租房屋也成了村民們可靠的收入來源。有一天放學回家,我興衝衝地跑到爺爺身邊告訴他,下雨天我再也不用踩兩腳泥了,我會像城裏人那樣幹幹淨淨。因為我看到村裏的公告上說政府準備把村裏的每一條路都修成寬闊的水泥馬路。我還告訴他,那個不會育苗的叔叔開了大卡車從路上經過,車上裝著他要運往外地的貨物;有幾個懶蛋買了三輪動力車,裝了滿滿的時令蔬菜運到市場上,笑嘻嘻地抱著錢袋子回家。爺爺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連聲說:“好,好,我還真想看看這新修的又寬又平的馬路!”

新修的馬路比以前更開闊了,路麵平坦、筆直,一直延伸到附近最有名的工廠,和工廠的路彙合在一起。按照村裏統一的規劃,每家每戶的門口都留出一片空地專門修砌成花園。半年後,馬路兩旁便種滿了整齊劃一的鬆柏,各家門前的花園裏,花兒在茁壯成長,有的已經結出了惹人愛憐的花苞。這時的爺爺雖然腿腳已不大靈便,但還是常常愛在這路上踱步,像是在回憶一段段難忘的曆史,又像是欣賞和諧安康的農家風景。

後來,我上了大學,一年隻能回家一兩次,但家鄉門前的那條路卻一直令我魂牽夢繞。我知道,我在遠方取得的每一次成功都是那條厚重的路賜予我力量,而當我迷失自我、遇到挫折和失敗時,那條筆直的路又能讓我重新樹立信心。在我的內心深處,那條熟悉的路根本就沒有終點。如果說它有終點,那就是永不停歇的勤勞和生生不息的奮鬥。

這些年,爺爺的身體一直不大好,高血壓、腦梗塞等老年病纏著他。每次回家我都攙著他到馬路上散步;每次我都許下願望,但願爺爺的年齡能像我心中的這條路一樣沒有盡頭……今年5月裏的一天,父親突然打來急電說爺爺因為腦梗塞住進了醫院,我趕忙回家跑到醫院,在他身邊守了整整三個星期。那條路成了我唯一的力量,每天踏著它為爺爺送飯,清晨,晶瑩的露珠目送我的背影遠去,傍晚,婆娑的樹影迎接疲憊的我歸來。慢慢地,爺爺麻木的胳膊恢複了知覺,下地走路也不需要別人攙扶,全家人都為他高興。三周後爺爺出院,我去辦理離院手續,早就知道現在可以通過農村合作醫療報銷住院費,但估摸報銷比例一定很低。但那天,熱情的工作人員手把手地指導我填寫報銷單據,報銷流程簡單便捷,報銷比例也出乎我的意料:45%!政府每年每人補貼十元,村上補貼十元,村民繳納十元,便可以使農民看病報銷不再發愁!而且新聞上說以後政府還將逐步提高報銷比例,真正做到八億農民的公費醫療。我拿著醫院退回來的沉甸甸的錢,心裏感到特別的踏實。我知道,那條路上的鄰居們以後看病不再發愁了。農民也享受到城裏人的公費醫療了。

把爺爺從醫院接回來,本來車要在家門口停,但爺爺非要司機在路口就停車。我理解爺爺,他想在這路上走一走,他熟悉這裏的一草一木,他深諳這裏的昨天和今天。他一字一頓地告訴我,我們祖祖輩輩都勤勞樸實,可隻有你們這一代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苦”,隻有你們這一代才享了福。

我掐指一算,自己即將年滿三十,我和改革開放同歲,我在這條滄桑的路上長大,我和它共同見證了人們的喜悅和眼淚,見證了人們的希望和夢想。現在的城鄉差別正在縮小,每次回家它都能帶給我嶄新的內容,它不斷地拓寬、延伸,帶給我力量,讓我堅信,中華民族的振興之路、我的人生之路會越來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