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了我的命運(2 / 2)

1985年秋天高考結束,我的成績隻能上中專。盡管我不服輸還想再鏖戰一年,但身體已經不能適應高強度的學習,對我來說,複讀無疑是冒險。在老師和朋友們的極力勸說下,我走進了陝西省對外貿易學校,就讀對外貿易專業。那時,學校實行助學金和獎學金製,菜票、糧票都是學校發,成績優秀還有獎學金,基本花不了家裏多少錢。學校每天午飯都有好幾樣菜,還保證每天能吃到肉,一個月下來,剩餘的飯票還可用來接濟那些男同學。中專生活和高中生活真是天壤之別。我終於體會到了國家對青年學子的優厚政策和跳出“龍門”的喜悅。1987年7月,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分配到涇陽縣外貿公司工作。

這是一個開放的、尊重人才的時代。隨著國家幹部製度的改革,人事部門開始實行公務員考試錄用製度。這種公開招錄方式為更多的社會優秀人才走入國家機關創造了條件。

1997年,我參加了鹹陽市市級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順利地通過了筆試和麵試,考進了中共鹹陽市委黨史研究室,成為一名黨史工作者。在從事黨史工作的十餘年裏,我從黨史研究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樂趣。曾參與和負責編寫出版了《鹹陽農村二十年變遷》、《鹹陽改革開放二十年》、《鹹陽五十年大事記》、《中共鹹陽曆史大事記》、《鹹陽概覽》、《中國共產黨鹹陽曆史(第一卷)》、《先進性教育在鹹陽》、《關中分區》、《抗戰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統計》等書籍,撰寫了《搞好黨史工作要強化三種意識》、《黨史工作要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服務》、《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大力弘揚求真務實之風》等論文,為黨的建設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從事黨史工作,是我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

我的人生經曆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但能和改革開放的時代同行又是幸運的。這個時代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發展機會,並給每個人提供了發展的平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偉大複興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