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農民盼來了好日子(2 / 2)

有句話說得好,要致富先修路。2001年,我們迎來了縣公路拓寬改造和小城鎮建設的重大機遇,鄉上發出了搶抓機遇,大力改善基礎設施的號召後,鄉親們積極投身到架橋修路的主戰場,男女老少齊參戰的熱鬧場麵讓我讀懂了農民對致富的期盼。僅兩年時間,四條通往外界承載著全鄉人民致富希望的公路全麵完工,16個村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道路通農田,改變了以往人背驢馱的曆史,交通的極大改善為農民架起了致富的橋梁。昔日古老陳舊的街道也被整齊的高樓所取代,街道的商店物品豐富,人流熙熙攘攘,繁華的景象在向人們展示著山裏的變化,農民的日子就像一隻出巢的小鳥一樣充滿希望。

2003年,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開始了,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和鄉統籌相繼取消,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如果說稅費改革隻是農民擺脫貧困的起點,那連續幾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台,更是農民致富的指路明燈。從2004年開始,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工作成了各級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項惠農政策猶如和煦的陽光普照大地,為農民的生活揭開了新的一頁。退耕還林、種糧食、購買農機具、發展養豬的各項補助政策,大大激發了農民發展經濟的積極性。農業技術專家來了,在他們的指導下讓村民新建了果園,更新品種,掛滿枝頭的果子向人們展示著豐收的景象。

2005年,市縣兩級積極實施“突破西山戰略”,農民大刀闊斧,發展經濟,人均純收入達到了二千多元,不但解決了溫飽,而且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學雜費減免了,全鄉中小學生入學率達到了百分之百,寄宿製學校解決了偏遠村落孩子上學的諸多不便,條件比山外的學校還好,這是農民說起來最開心的事了。2006年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和農村養老保險製度的推行,保障了農民的基本生活,實現了病有所醫、老有所養。記得有一位剛領到看病醫保報銷費的老人,曾動情地對我說:“我老漢今年七十多歲了,沒想到在我有生之年等上了好日子,稅費不但沒有了,種糧養豬也有了補助,就連我也有了醫保和養老金,公家人才能享受的待遇也讓我享受上了,社會真是好啊!我要好好活,一定要等到國家給我發百歲老人壽星證的那一天。”聽了老人的肺腑之言,我的眼睛濕潤了,老人的話是讚賞更是對政府的信任。

2007年,我要調往山外工作,臨走前我再次爬上了山頂,俯瞰全鄉,山底下一條條柏油馬路縱橫交織,一棟棟樓房整整齊齊的排列,一輛輛汽車疾馳而過,近處綠油油的玉米田一望無際,遠處山上紅彤彤的蘋果和花椒掛滿了枝頭,經濟林更是鬱鬱蔥蔥,河道裏一隻隻白鷺翻飛。好一幅鄉村和諧圖,農民盼來了好日子。

我相信,有了黨的富民政策,農民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致富的道路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