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動情處,我看到老支書的眼睛濕潤了。他從木櫃裏拿出幾個記事本讓我們看。老支書的筆體工整蒼勁,記事本上把黨的“一大”到“十七大”召開的地點、內容、參加人員、會議內容寫得清清楚楚,他不但把這些記在本子上,而且背得滾瓜爛熟。能對黨史內容掌握得這麼豐富,表明了一位基層共產黨員對黨的感情有多麼的深厚。他感慨道:“中國共產黨從一大的53名黨員發展到當今的七千多萬黨員,黨的力量由小而大、由弱而強,我堅信,共產黨確實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
這個晚上,老支書用自己的親身經曆給我們這些駐村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受老支書精神的感染,我們和村民一道起早貪黑地幹活,幫村民搬遷新居、整治村容村貌、和村民們一塊勞動,晚上回來還要刷標語、辦牆報,宣講中央一號文件。幾天下來,我們的臉曬黑了,手上也布滿了血泡,城裏人那種時髦的發型也不見了。盡管比來的時候麵容憔悴了許多,但心裏卻是充實的,我們與村民的感情更近了。在那些日子裏,村上的群眾沒有把我們當外人,他們還把平時攢下來的核桃、蘋果、柿餅送來讓我們吃,這讓我們大為感動!換位思考,又讓我想了很多,平時在機關呆著很少有接觸基層的機會,總認為基層群眾素質差,覺悟低,自覺不自覺地就和群眾的感情疏遠了。而在姚灣的生活卻讓我改變了這些看法。我感到群眾對黨的熱愛是實實在在的。
有一次,我結束了雙休日準備回到姚灣,順便打電話問老支書要不要在城裏帶點東西。老支書電話裏叮囑說:“你把新出的《黨章》給我帶一本回來吧。”他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細一琢磨,老支書的要求又在情理之中。既然受黨培養多年,而且親曆了改革開放,自然會關心國家以後的發展方向,因為這關係著農民的切身利益。為了滿足老支書的願望,我在回村之前專程跑到書店為他帶回了一本新《黨章》。老支書接過《黨章》時那股興奮勁兒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從老支書那裏,我了解到,全國代表大會每次修改過的《黨章》他都要及時學習,弄清黨的發展過程中的新情況,把變更的新內容記下來,便於全村黨員開會時學習。
一個月下鄉鍛煉的生活很快就過去了。經過基層鍛煉,我們與村民的心貼得更緊了,對群眾的感情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以民為本,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搞好幹群關係這些理論術語隻有深入基層才能體會到它的真實內容。離開村子的那一天,幾十位村民自發地來到村口相送,和我們混熟了的小狗也搖著尾巴不斷地在身前身後叫著,好像也舍不得讓我們走,村裏的幾個孩子采摘了大把大把的山桃花硬是塞到我們懷裏,老支書還挎著一籃子雞蛋送給我們。此情此景,讓駐村鍛煉的我們感動得熱淚盈眶。
車子經過老支書門前時,我突然看到了一幅美麗的畫麵,他家窯背上那棵裸露的老樹樁在陽光的照射下留下了漂亮的剪影,太陽穿過樹樁的縫隙,把和黃土地同樣色彩的樹樁籠罩在神奇的光環中,樹樁的形狀就像一匹昂揚奮進的駱駝。我把這美妙的瞬間定格在相機裏,也把姚灣的一草一木,姚灣村民的情感和在這裏生活的日日夜夜珍存在我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