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
不知不覺中,眾衛星電視台開始將綜藝節目作為各自的重頭戲。因為是重頭戲,各一線衛視也在不斷拔高綜藝節目的預算,所以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當紅明星參與到綜藝節目中,像近期熱播的《奔跑吧兄弟》、《一年級》等,《奔跑吧兄弟》和《一年級》都獲得了不錯的收視,但同期播出的《囍從天降》、《兩天一夜》、《極速前進》、《明星到我家》等收視不是太樂觀,這些節目也不缺少當紅明星加盟,但始終收獲不了太多的關注度和話題度。
市場仍屬藍海,資源豐富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透露,去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總收入達到3734.88億元。和已經接近飽和的電視劇市場不同,在廣播電視產業發展中,綜藝節目仍屬於“藍海”。
一資深電視人表示,文化產業的熱錢已經到了一個非常恐怖的地步,業內有個笑談,原來到山西看煤礦的企業都來投電視了。尤其是《中國好聲音》讓大家看到綜藝節目是能賺錢的,一個節目就能讓一個公司成長,社會化的公司就也想成為燦星,打造下一個“好聲音”。
熱錢大批湧入綜藝產業,這麼多錢,總要有人來花。但是,最會“花錢”的人目前仍在體製內。由於沒有那麼多專業團隊來消化熱錢,所以就會出現砸錢挖人的現象。該業內人士還爆料,“江蘇衛視《非誠勿擾》團隊出走,就是王培傑(節目總監)、王剛(節目製片人)他們的能力有資格談條件,而且背後也有投資人和熱錢支持。”
製作模式多元化,盈利渠道廣
《中國好聲音》是一個分水嶺,把社會化公司製作、衛視來播出的製播分離概念成功打入了國內。體製外的公司,自負盈虧、市場化運作,在創新和競爭力上更有優勢,所以越來越多的社會化公司拿出更多的錢和資源來投資綜藝,連央視也逐漸打開門與外邊的製作團隊合作。
華錄百納副總陳永倬介紹,現在市場上製播分離有三種盈利模式:
一種是拿製作加工費,比如衛視做一檔節目有4000萬預算,製作公司拿了這預算,賺的是500萬的製作加工費,這種形式的利潤不高,而且完全依賴於電視台,通常做不大。
第二種是“好聲音”模式,就是社會公司負責投資運作,電視台負責招商運營,兩家對賭收視率,決定廣告分成,這種模式風險高,且受製於電視台,如果節目沒到現象級,賺的錢就不高,反之就能獲得高利。
第三種則是買下時段做內容。比如藍色火焰在北京衛視做的《最美和聲》項目,給電視台付固定的時段費,相當於電視媒體虛擬運營商,全權負責節目投資、製作、廣告運營,這種模式需要廣告招商能力強。節目製作之初招商營收基本就能覆蓋成本,剩下就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有需求就有市場,成就了綜藝節目的一片藍海,而盈利渠道的廣博化也讓各類資源有了更充分的整合,這就為綜藝節目的火爆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同打明星牌,為何境遇大不同?
各不差錢的土豪電視台請了不少當紅明星參與到自家節目中,各節目雖表現形式不同,但“虐星”的等級是類似的。同樣是明星牌,同打虐星招,結果為啥不一樣呢?
平台很重要
幾年前,中國電視熒屏的霸主非湖南衛視和央視莫屬,但隨著江蘇衛視《非誠勿擾》和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的大火,中國電視熒屏的霸主之爭開始變得愈發熱鬧起來。誠然,湖南衛視的霸主地位始終都在,但後來者浙江衛視卻憑借《中國好聲音》的季季來襲,以及其它類型的節目如《十二道鋒味》以及《奔跑吧兄弟》不斷地刷新著話題度和關注度。
因此,在近期的綜藝之爭中,盡管湖南衛視的發揮處於平穩態勢,但浙江衛視卻以迅猛的勢頭在同時段綜藝節目的收視率上遙遙領先。反觀其它綜藝節目,明星陣容能夠與《奔跑吧,兄弟》所抗衡的就隻有《兩天一夜》(東方衛視)和《極速前進》(深圳衛視),但因播出平台本身的吸引力有限,收視率一直處於較尷尬的位置,更不用說衛視收視始終一般和參與明星知名程度略遜色的《囍從天降》(天津衛視)和《明星家族兩天一夜》(四川衛視)。
平台越高,你的起點就越高,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無論是廣告投放還是品牌聲勢打造,選擇一個好的平台,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大半。
組合很重要
同樣是明星牌,但各家衛視綜藝節目的明星搭配又有很大不同,《奔跑吧兄弟》是六男一女的奇妙搭配,《兩天一夜》是六男的爺們搭配,《明星到我家》和《囍從天降》則是全娘子軍的搭配,而能將男女性別比例做到一致的則隻有深圳衛視的《極速前進》,它有父女間的組合、閨蜜間的組合、夫妻間的組合、兄弟間的組合等。
不同的明星搭檔之間的組合構成了不同的節目效果,《奔跑吧兄弟》、《囍從天降》、《兩天一夜》每期節目都會請其他明星嘉賓參與節目,但最終產生的化學效應和收視情況始終存在巨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