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綜藝為何結局大不同?(2)(1 / 1)

行業觀察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很容易產生固定模式,也容易對最初出現的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說,來再多的明星嘉賓始終敵不過各節目的常駐軍團,拿《奔跑吧兄弟》來說,節目已經播出好幾期了,但觀眾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學霸”鄧超、“大黑牛”李晨、“屁王”鄭愷等其他跑男家族成員,每期參與的明星隻能在節目播出期間讓觀眾有所印象,但隨著節目的不斷更新,新鮮明星嘉賓的加入,過往的明星嘉賓也就慢慢被遺忘了,常駐軍團的作用始終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另外,每個家庭在打開電視時,最期待的是看到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個性組合,而不是受眾麵有限的純爺們和純娘子軍的搭配。

在《中國達人秀》、《中國好聲音》大火之後,似乎中國觀眾開始青睞起N男一女的個性搭配,這種落差感刺激著觀眾的神經,也加持了各節目收視率的上升。在進行人員設置和團隊建設時,要注重人員的性別組成、個性搭配,讓企業員工間可以和諧交流,在和諧交流的前提下去完成企業發展戰略的每一步,收獲更好的化學效應。

明星牌不是萬能的,觀眾不是傻子

當人們都在叫囂著傳統已死時,電視依然作為主流媒體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接觸到的事物越多,他們越來越希望從各媒體平台上獲得更多不同而又新鮮的東西,觀眾的口味在變,也越來越挑剔。此外,如今的觀眾不再處於被動地位,他們有很多渠道去獲得某個節目的信息,很多平台去收看某個節目,很多方式去評價某個節目。

當各家衛視都在主打明星牌時,觀眾在一定程度上會有些“視覺疲勞”,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星就不再是節目成功的關鍵要素。綜藝節目要想獲得喜人的收視,還是要照顧到觀眾的口味,畢竟觀眾不是傻子。

會不會作,是一種境界

拋棄了明星這個要素,節目的內容開始成為關鍵。如今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喜歡“虐星”,為博收視,各綜藝節目的“虐星”程度也不相上下,這是一種作。作得好,觀眾自然會買你的帳,作得不好,觀眾很容易換台,給你差評,因此,綜藝節目要會作。

《奔跑吧兄弟》就作得不錯,無論是滾泥潭還是靠吃水果快速增重,都將作控製在一個臨界點,不會太過分,也不會太反感,而且參與明星也能夠接受,不會大發脾氣,也不會直接翻臉走人。

在《囍從天降》中,節目組將明星帶入到非常偏遠的地區做農活,做任務,攝製組苦,明星更苦,所以節目開播沒多久,就有了賈玲耍大牌、劉芸發飆的新聞。

虐星是一種作,各明星的表現也是一種作,你可以為了節目效果適當地表現出一定的個性,但個性不是任性,要考慮到參與節目的目的。

《極速前進》是一檔非常需要各明星組合內部互相配合的競技類節目,在這個節目中,周韋彤辰亦儒組的美女周韋彤在作的方麵表現得“可圈可點”,或不禮貌發言,或為自己開心而罔顧節目組安排的任務,有了這樣一個“會作”的隊友,即使搭檔辰亦儒有著不錯的情商、智商和體能,最終難逃被淘汰的命運。這個時候,太會作,反受其害。

不會作就不會死,不作也會死,在這個收視為王的年代,參與綜藝節目的明星要會作。常言道,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不恰當的作則表現為鼓吹“零汙染”、“零甲醇”、多種檢測認證,打概念牌,吹噱頭風。

眾所周知,在玩撲克牌的時候,即使是執牌數量和牌等級類似的對手,最終的結局卻大相徑庭,這與打牌的人有關,與其戰術有關,與時機有關。因此,同打明星牌的各綜藝節目,各衛星電視台,因明星構成和節目內容等的不同最終獲得了差異化的收視和話題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