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產係列電影如何發展?(1 / 1)

行業觀察

每年的12月都是中國電影市場傳統的賀歲檔開幕月,也是業界約定俗成的國產片保護月。今年賀歲檔雖然國產電影大導雲集,但表現卻實在讓人有些哭笑不得:黃飛鴻一點都不“紅”,早更女友確實“早更”了,《太平輪》非“沉”不可,《一步之遙》口碑分化……

《智取威虎山》和《微愛》,一想到香港導演徐克要用3D拍樣板戲,而文藝片導演顧長衛則決心衝擊票房市場,就覺得有些怪怪的。直到傳出7部引進大片定檔的消息,廣大觀眾終於恢複平靜,眼看著就是一場對好萊塢的饑渴消費。

7部好萊塢電影中,最讓人期待的莫過於朱莉執導的第二部影片《堅不可摧》,一個關於生存、抗爭和救贖的故事。朱莉的導演處女作曾一舉拿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這部電影也應該會是衝擊奧斯卡的種子選手。而《超能陸戰隊》則是迪士尼第一次把漫威漫畫改編成動畫的作品。《銀河護衛隊》作為漫威動畫名不見經傳的邊角餘料,在中國都收獲了5.9億的超高票房,這次漫威攜手動畫霸主迪士尼想必在中國還是會賺得盆滿缽滿。

而剩下的5部電影中,有三部是係列電影的續作——《博物館奇妙夜3》《霍比特人3》《饑餓遊戲3》。不用看別的,就看片名後麵的數字,就知道為什麼說好萊塢擁有世界上最強悍的電影製作工業體係了。其實,類型電影發展到今天,任何一個國家的電影人都麵臨創意枯竭和模式僵化的問題,而經典翻拍和係列電影的延續則為電影工業找到了增長點,亦是完善市場機製和促進產業循環的功臣。

係列化的核心是要有品牌依托。根據不同的品牌特征,好萊塢的係列電影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其中最知名也最成功的係列電影,就是基於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係列;第二種係列電影來源於開山之作的票房大賣和良好口碑,然後圍繞著核心人物,按照固定的類型模式進行再生產,比如《碟中諜》係列、《速度與激情》係列、《冰河世紀》係列等;第三種係列化的模式,是基於小說改編,可係列化的長度取決於原著的長度,代表作品是《哈利-波特》係列、《暮光之城》係列、《魔戒》係列等。

係列化電影一般都具有“大明星、大導演、高投入、高產出”的大片特質,即使是像《饑餓遊戲》這樣以小成本起家的電影,一旦決定係列化,就立刻會向大片方向轉身。係列化畢竟是品牌營銷的一種,質量和口碑則是維護品牌形象的必要條件。

《小時代》這樣的係列電影雖然有粉絲撐腰,但是因為其電影質量不穩定,實在很難具有持續生產的能力。在配額引進製尚未失效的今天,中國電影人如果不能探索出一條生產之路的話,恐怕到配額放開時就來不及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