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精神內核搭載品牌形象
成功的微電影需要精致的畫麵、更加出奇的情節,還有先進的媒體支持,但真正貫穿於製作與傳播中的,還是深刻動人的精神內容、創意的表現形式和鮮明的品牌形象三者的並存。“內容為王”在微電影領域依舊適用,加之創意的表現,同時搭載品牌形象,才能在微時代爆發力量。寧浩導演的《奇跡世界》,是為一款同名的網遊製作的微電影,導演通過講述警察跟蹤騙子劉三兒取證,而劉三兒通過網遊無意接到“奇跡美女”的求救信息,並決心英雄救美。不料報警過程一波三折,最後雖沒能成功英雄救美,但警察法網留情放走了劉三兒。該片保持了寧浩導演的一貫高品質水準,影片色彩運用獨具特色,人物塑造入木三分,配樂和方言的使用恰如其分,通過追捕與營救這一連串的故事,向我們展現了本片的精神內核,同時搭載了品牌形象。影片的結尾最是意味深長,當劉三兒懊惱自己沒能體麵地實現英雄救美兀自垂頭喪氣時,他那因玩遊戲而迷亂的眼睛中看到了一位全身甲胄的戰士,騎著高頭大馬從他眼前緩緩掠過。此時就像寧浩在鏡頭裏對著觀眾高呼:任何人的心底都有著遠古的騎士精神!片中的兩個主角都在一種英雄主義的情感刺激中,展開了營救、追捕,但同時也感受到理想破滅,回到現實的殘酷。而這也正是網絡遊戲吸引人們和能夠帶給受眾最大利益的地方。其實不管多小的人物,在現實中一無所有地存在著,隻要走進遊戲,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奇跡的世界”,擺脫平庸,擺脫懦弱,遊戲是給你去見證的契機。該片正是將深刻的內涵和巧妙的故事創意,搭載了網遊《奇跡世界》的品牌理念成功之作,尤其是裏麵不亞於大片的飆車和追逐場麵,可謂既做了廣告又迎合了觀眾。
微電影可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充滿無限創意、真摯情感和娛樂精神的微電影,適應了時代發展,迎合了受眾的心理需求和思維方式,而延伸出來的新的電影形式,在新媒體的土壤上也成功地將電影藝術性與商業性融合。尹鴻表示,網絡電影和廣告植入相結合,可以從創作之初便結合廣告元素進行創作,改變了以往影視作品創作後期廣告硬性植入從而導致的觀眾抵觸情緒,而播出平台也能收獲巨大的點擊量以及廣告收益。對於中國電影來說,要麼曲高和寡,要麼商業味濃重,一直徘徊於商業與藝術之間,從而流失觀眾。微電影當然有相對於傳統電影的優勢,例如成本低廉,互動性強,短小精悍易插廣告等,但是中國電影更應該吸收微電影是如何走進觀眾內心的經驗,實現藝術與商業完美結合。
注釋:
① [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何道寬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33頁。
② 蒲劍:《新媒體與電影:從觀念到實踐》,《當代電影》,2010年第4期。
③ 《美國網劇 好萊塢大舉進軍》,http://famous.bjnews.com.cn/2010/1104/782.shtml。
④ 孫寶傳:《“新視頻時代”向我們走來?——CES 的觀察和思考》,《中國傳媒科技》,2007年第2期。
[參考文獻]
[1] 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時代[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2] 周海英.論新媒體的產生和發展趨勢[J].東南傳播,2009(05).
[作者簡介] 李峰(1986—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藝術學201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廣播電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