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影視文化產業視野中“生態江西”形象的構建、營銷與傳播(2 / 3)

二、“生態江西”形象的“品牌化”構建

借助影視媒介手段,“品牌化”構建“生態江西”形象,有利於發揮“生態江西”形象的文化力、影響力,服務於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生態江西”的自然美性、文化內涵,同時也是江西影視“文化創意”的重要基礎。

首先,有必要從“符號經濟學”維度思考“生態江西”形象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品牌的真實經濟意義,關係到消費者的決策動向。”[3]要構建“品牌”,必須有“看點”。“讀圖時代”,最具吸引力的是具有特色和創意的“文化符號”。江西可立足本土“生態”資源進行視覺創意,製作係列具有鮮明江西文化特性的“符號”來傳播,以擴大江西影響,還可以圍繞江西“生態風光”題材,創設“鄱陽湖”、《話說贛江》等專題節目,聘請國內外名家來主持,通過“生態+名人”的構建方式來吸引眼球。此外,還可以在“生態設計”“生態書畫”“生態舞”“生態影視劇”等方麵創意、包裝,最大限度發揮“符號”傳播功能,產生江西“生態”化效應。

其次,整合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組建“文化創意”團隊,製作以影視節目為媒介,以生態為內涵,以文化為基礎,以傳播和推廣“生態江西”為導向的影視藝術精品。對江西人文傳統、紅色資源、綠色生態文化方麵素材予以發掘,整理有核心競爭力的江西“生態”資源,這是“品牌化”打造的基礎。如發掘“滕王閣”“白鹿洞書院”“桃花源”“牡丹亭”等在“生態文化”建設方麵頗有影響的原型、意象,激活他們在“生態江西”建設中的潛在價值。還可以把握、整合在異鄉的江西成功人士及對江西有感情的影視文化人力資源,如高希希、陳凱歌和陳紅、肖永亮、白先勇、鄧超等,合作製作影視紀錄片及影視劇精品。這些人力資源,本身就是一張張江西“文化名片”,具有“品牌”影響力。

最後,品牌化創建電視“生態頻道”。目前國內衛視還沒有“生態頻道”,此建設具有市場前景。以電視新聞來說,我們可以聚焦於“生態”,創電視新聞精品。采用“新聞調查”“焦點新聞”“時事評論”等方式宣揚在“生態”建設方麵做得好的江西產品、企業、社區、人物,對做得不好的要堅決曝光,做到不虛美、不隱私,以揚善為主流。還可以以“生態”為中心,創設“為您服務”型“民生工程”欄目,推介江西生態農業、工業、旅遊業等經驗。如被農業部列為“南方模式”的贛南“豬一沼一果”工程等就非常具有典型性,值得推介且能吸引外界注意。在生態江西建設中湧現出來的一批生態農業示範鄉(鎮)、生態農業試驗示範戶、農家互助遊、低碳產品推介等均可作為“生態頻道”建設較好素材,它們代表了新型先進生產力,又代表了先進生態文化發展方向。當然,在“生態頻道”建設中,有必要對頻道符號、顏色、欄目、節目、主持人等統一包裝,符合“生態化”要求,形成優勢競爭力。

三、“生態江西”形象的影視“產業化”營銷及傳播

影視“產業化”營銷和傳播“生態江西”形象,有助於提升江西文化的核心競爭力,改變其他地區對江西形象的誤讀,破除其他地區對“江西形象”的認識不足、不完整,改變對江西貧窮落後、老區、缺乏活力、不適合人居和投資等傳統認識,重構“生態江西”活力形象,讓“動感城市”“生態環境好”“人文底蘊厚實”等成為外來人對江西印象的“共識”。在實現影視文化自身發展的同時,服務於“生態江西”社會、經濟、文化建設,實現“雙贏”。“產業化”營銷、推廣和傳播“生態江西”形象,可從以下方麵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