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影視文化產業視野中“生態江西”形象的構建、營銷與傳播(3 / 3)

第一,以“生態人才”為核心的“產業化”傳播。江西古代“生態”人才及思想甚多,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朱熹、湯顯祖、八大山人等,創造了許多具有深厚“生態”內涵和底蘊的思想、文化、藝術形態,如能進行產業化運營,打造成影視產品,是有營銷賣點的。目前,圍繞陶淵明、湯顯祖、八大山人等,已經納入了影視產業鏈中進行了研創、製作和推闡,但產生的效益及影響還很不夠。當代“生態”人才的培養和打造,也值得加強,可以與江西高校聯合培養“生態節目”主持人,並進行“明星”包裝,打造明星主持,代言和傳播“生態江西”形象。

第二,以“生態節目”為中心的“產業化”營銷。“製播分離”是產業時代電視發展的方向,有必要打造個性化“生態江西”精品節目,將江西“生態文化”商品化、市場化。目前,我們在《紅歌會》《傳奇故事》《金牌調解》等節目建設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接下來還有必要在此基礎上深化這些節目的“生態”內涵及“產業化”營銷、傳播程度。隻有以“生態品牌”節目、欄目為中心進行媒介傳播,才能提高江西電視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搶占市場先機和份額,不落後於北京、上海、湖南等地的電視文化產業發展步伐太多。當然,“生態江西”建設是一項較為浩大的持久的係統工程,需要文藝各大“家族”成員集體努力。以電視舞蹈來說,我們可以借鑒“紅歌會”等成功經驗,創“紅舞會”等電視綜藝品牌。

第三,以“生態輿論”為結點的“產業化”運作。借鑒“達沃斯論壇”“博鼇論壇”等成功經驗,圍繞“生態江西”製造輿論,擴大其影響,進而在傳媒、經濟、文化等領域生發產業鏈。“信息社會最為短缺的核心資源是注意力。”[4]要吸引注意力,必須圍繞人物、事件、學術問題等製造輿論。達沃斯小鎮之所以舉世矚目,就在於它承辦了經濟問題、學術動態及市場熱點研究論壇,形成了會議經濟的良好規模,並產生了產業效益。作為文化軟實力的“生態江西”的定位、塑造和開發非常欠缺,理論研究、學術造勢等也滯後於江西經濟的發展,還不能常態化地產生社會輿論,吸引世人注意,產生經濟效益。其實,江西有優美生態,也有人力資源和文化基礎,完全可以借“生態”之牌製造社會輿論。譬如,力邀黃會林、於平、吳頌今、李硯祖等各藝術門類頂尖的江西籍學者,借助影視傳媒手段,一起創設“廬山論壇”,對“生態江西”形象的文化內涵、美學特性及經濟價值、構建傳播策略進行學理思考和研究,借“生態美學”“城市文化”等思潮進行“學術”造勢。隻有形成了廣泛的傳播影響後,才有可能進行產業運營,激活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價值。

綜上可見,“生態江西”建設,應從綠色、紅色、古色三方麵定位“生態江西”形象。對“生態江西”形象“品牌化”構建,可從文化符號塑造、人力資源整合及生態頻道創建等方麵進行謀劃。最後,將之納入影視文化產業視野中,從生態人才、生態節目、生態輿論等方麵探討了“生態江西”形象的“產業化”運營、傳播路徑。

[參考文獻]

[1] 孟建柱.綠色生態江西[N].中國青年報,2006-04-18.

[2] 蘇榮.以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龍頭引領江西科學發展加速崛起[J].當代江西,2010(01).

[3] 成明.品牌實務與案例[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4] 張雷.媒介革命:西方注意力經濟學派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何世劍(1979— ),男,江西萍鄉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大學訪問學者,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影視美學與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