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講 學習弘揚焦裕祿的奮鬥精神(2 / 3)

第三,困難麵前逞英雄需要有高尚品德和韌勁闖勁。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蘭考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事情是幹出來的,事業也是幹出來的,坐等不來,空談不來,隻能挽起袖子,甩開膀子,拿出幹勁,憋足闖勁,使出韌勁,堅定不移地前行,不達目標不罷休。

一是要有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焦裕祿對自己和親屬的要求極為嚴格。為了盡快改變蘭考的麵貌,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怎樣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關係,對黨員幹部來說,焦裕祿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一大批先進分子發揚獻身精神,堅韌不拔地為之艱苦奮鬥。各級黨員幹部要以焦裕祿為榜樣,自覺抵製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鬥爭,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時代呼喚焦裕祿精神,人民呼喚焦裕祿精神。特別是在全麵深化改革的今天,改革已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沒有一點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則不足以成為深化改革的“弄潮兒”。須知改革之路無坦途,發展之路不容易。因為敢於迎難而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不僅留給蘭考發展的底子,而且留下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在全麵深化改革過程中,領導幹部要敢“闖”、敢“冒”,以“困難麵前逞英雄”的氣概,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甚至敢於破雷區,方能逞英雄,再續輝煌。

二是要有一股幹事業的韌勁闖勁。改革發展是一場新的長征,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特別是新一輪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必然麵臨新舊矛盾的困擾,承受這樣那樣的議論,遭遇難以預測的挑戰。重溫《愚公移山》,領悟愚公“敢於挖山、主動挖山、不懈挖山”的精神。要把“愚公精神”運用到推動祖國的各項事業之中,大力培育一種“敢想敢幹,說幹就幹”的闖勁,“挖山不止,幹就幹成”的韌勁。魯迅先生說過:“世上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帶領當地農民首創大包幹。改革開放來,各族人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憑著這樣一股闖勁已經走出了經濟社會大發展的步伐,創下了前所未有的奇跡。然而,我們麵對的發展困難還很多,任務還很艱巨,因此我們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勇於創新,“敢於挖山”,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迎接挑戰,排除萬難,破解發展路上的一道道瓶頸。誠然,各項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有的幹部群眾就“小富即安、小步即止”,缺乏“富而思進、奮鬥不止”的毅力。當前,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唯有深刻領會愚公“挖山不止,幹就幹成”的韌勁,永不懈怠地沿著既定目標和規劃,一步一個腳印,以愚公的韌勁、闖勁贏得可持續的發展。

三、敢於擔當責任

領導幹部要有強烈的擔當意識,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黨的十八大以來係列重要講話中的一個鮮明觀點。強烈的責任感與擔當精神,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麵對是非敢於堅持原則,麵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麵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麵對失誤勇於承擔,麵對歪風敢於鬥爭。

第一,敢於擔當責任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近代以來,中國麵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曆史任務,無數仁人誌士為此進行了艱辛探索和不屈不撓的鬥爭,但始終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自覺把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責任扛在肩上,擔負起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曆史使命。

中國共產黨是敢於擔當的馬克思主義政黨。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擔當中奮力前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製度;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以強烈的擔當精神完成這三件大事,才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複興的曆史進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中國共產黨正是以這樣大無畏的擔當精神,勇於直麵矛盾的態度,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中國共產黨人是敢於擔當的先鋒隊。敢於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是領導幹部的時代責任。黨的十八大對未來發展作出戰略部署,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全麵深化改革的新征程,麵對繁重而艱巨的曆史任務,領導幹部必須有為黨盡責、為國奉獻、為民分憂的擔當精神。擔當的背後是品格、是能力。要有敢於擔當的政治定力,始終堅守正確的理想信念,有堅守才能有擔當。要有敢於擔當的理論素養,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有自信才會有力量。要有敢於擔當的無私情懷,做到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無私才能無畏。要有敢於擔當的浩然正氣,帶頭講修養、講道德、講廉恥,胸懷坦蕩才會有底氣和膽氣。要有敢於擔當的過硬本領,提高科學決策、履職盡責的能力,有了硬本領才能真擔當。

第二,勇於擔當責任是幹部隊伍建設的緊迫課題。現在,我們的幹部隊伍總的是好的,大多數領導幹部能夠做到日常工作敢負責、關鍵時刻敢擔當。同時也要看到,有不少幹部存在不願擔當、不敢擔當的問題。

一是要反對不願擔當、不敢擔當的現象。有的在其位不謀其政,推諉扯皮、敷衍塞責,遇到矛盾問題繞道走;有的怕得罪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學,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有的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平平安安占位子、庸庸碌碌混日子。如何強化擔當精神,已成為幹部隊伍建設的一個緊迫課題。在現實中,有少數領導幹部在改革的問題上,有紅利必先爭,有美味的肉必先吃,對於難啃的骨頭或視而不見或裹足不前。長期以來,“不當改革出頭鳥”,這句話在官場上彼此心照不宣,很有市場,私底下被認為是“政治上的成熟”。殊不知,種種怪象和所謂的成熟,喪失了多少改革的機遇,貽誤了多少發展機會。有困難就繞彎,有麻煩就推諉,前怕狼後怕虎,歸根到底,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領導幹部缺乏迎難而上、敢於擔當的改革勇氣,缺乏隻爭朝夕、舍我其誰的奉獻精神。

二是要為勇於擔當者敢於擔當者撐腰鼓勁。自古以來,我國就不乏勇於擔當者,春秋時鄭國子產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宋時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都透露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理念,放之現在,也不過時。毛澤東的“原馳蠟象、揮斥方

遒”;鄧小平的“三起三落、最終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這都是為了黨的革命事業、黎民之福祉勇於擔當的真實寫照。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榜樣力量的帶動下,產生了更多的幹事創業為民者,這些是可喜的。但也會出現“不幹活的人牢騷最多,成績差的人理由最多,想幹事的幹成事的總是是非最多”,這是阻撓幹事創業的最大力量。這就需要把敢於擔當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導向,健全幹部考核評價體係,讓那些有銳氣、勇作為、敢擔當的幹部得到重用。要營造擔當可貴、擔當光榮的良好社會氛圍,使敢擔當、敢作為在黨員幹部中蔚然成風。

第三,勇於擔當責任是推進偉大事業的迫切需要。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在領導幹部中大力倡導負責任、敢擔當,富有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

敢於擔當是領導幹部的職責要求。領導就是責任,領導就要擔當。有多大的擔當才能幹多大的事業,盡多大的責任才會有多大的成就。擔當精神體現著領導幹部的黨性和覺悟,體現著領導幹部的胸襟和勇氣,也決定著領導幹部職責的履行、作用的發揮、貢獻的大小。對領導幹部來說,責任無處不在,擔當義不容辭。黨把我們放在重要的領導崗位上,就必須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遇到事情就要擔責、負責,出了問題還要追責、問責。對職責範圍的工作不認真負責,就不是一個稱職的領導幹部,就沒有資格做領導工作。黨的領導幹部就應當先之勞之、以身作則,就應當敢於負責、敢於擔當。

敢於擔當是推進偉大事業的迫切需要。我們開啟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新征程,這是一個承載著曆史與未來、艱辛與輝煌的新的曆史進軍;我們麵臨著國際國內的新環境,國際格局深刻變動、國內社會深刻變革、社會思想深刻變化,這種變動、變革、變化的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們肩負著新的更為艱巨而繁重的曆史任務,不熟悉、不確定的因素很多,難以預見的風險考驗很多,許多問題的挑戰性世所罕見。特別要看到,我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在全麵深化改革中推進偉大事業,必然是一個攻堅克難的過程,尤其需要領導幹部有直麵矛盾的勇氣,有敢於擔當的精神。領導幹部負責任、敢擔當,不僅能凝聚廣大黨員幹部的意誌,更能鼓舞人民群眾戰勝困難和挑戰的信心和決心。今天,在科學發展的征途上,領導幹部負責任、敢擔當的作風和精神,須臾不可或缺。

四、勇於直麵矛盾

黨員幹部要保持果敢幹練、積極主動的心態,越是遇到重大問題和緊急矛盾,越要敢於碰硬,越要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地站出來,不瞻前顧後,不遲疑退縮,大膽破除壓力阻力,切實從源頭上解決好、化解好問題和矛盾,為黨分憂,為民解難。

第一,勇於直麵矛盾體現著領導幹部的權力觀。隻有知道權力的來源、權力的使命,才有勇氣和決心去勇敢麵對矛盾,解決問題。因此,領導幹部必須要有正確的權力觀。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到底什麼是正確的權力觀呢?這必須從社會性質和黨的宗旨的高度來理解。

正確權力觀的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黨的領導幹部的權力觀,必然要求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之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正確權力觀的靈魂。隻有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指導,把權力與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與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與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緊密聯係在一起,才能真正樹立正確的權力觀。

正確權力觀的本質是權為民所用。毛澤東早就說過:我們的權力是誰給的?是人民給的。誰授權,就要為誰服務,就要對誰負責。背離這一法則,權力就有喪失的危險。每一個黨員幹部都要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對領導幹部而言,權力隻意味著責任和義務,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決不能把權力當作以權謀私、巧取豪奪、中飽私囊的工具。

正確權力觀的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之所以如此,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執政黨及其各級領導幹部手中掌有一定的權力。因為有了權力,就容易高高在上、脫離群眾。世界上一些老牌共產黨喪失執政資格,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背離了人民的意誌和利益。這種曆史教訓,我們必須引以為戒。因此,“所有黨員幹部必須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把權力置於群眾的監督之下,從而確保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這是權力觀的一個核心問題”。

第二,勇於直麵矛盾體現著領導幹部的群眾觀。古人說,“天下之事,成於懼而敗於忽”。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既可以選擇讓你坐在台上,也可以把你趕下台,關鍵看有沒有真正把群眾當作主人。

一是要一切為了群眾。我們黨始終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級領導幹部想問題、做事情,必須始終把為人民謀利益放在第一位,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係。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亡的根本性因素。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是魚水關係,魚離開水就會失去活力,同樣黨離開人民群眾就會喪失根本。要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多為群眾辦一件好事,就會贏得一份信任,多為群眾辦一件實事,就會贏得一份民心。各級領導幹部隻有時刻把群眾的溫飽冷暖、喜怒哀樂、利益得失掛在心上,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憂群眾所憂、辦群眾所需,把群眾的切身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對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困難問題,我們決不能因人少而不顧,視事小而不聞。群眾困難無小事,要聞“民間疾苦聲”,做到“一枝一葉總關情”。隻要各級領導幹部不斷地為群眾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振奮人心的事情,就會贏得群眾的信賴,幹群關係就會越來越融洽,我們的事業就會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