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麵前逞英雄”是焦裕祿的奮鬥精神。黨員幹部要做焦裕祿式好黨員、好幹部,帶領人民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就必須學習弘揚焦裕祿的奮鬥精神。
一、敢教日月換新天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拚上老命大幹一場”……半個世紀後,當我們跟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和目光,再一次打量“此水此山此地”,再一次懷想斯人斯事斯境,這些誓言依然有著直指心靈的力量,依然令人“文思縈係”、“肝膽如洗”。
第一,不怕困難、不懼風險,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不怕困難、不懼風險,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焦裕祿身上所彰顯的這種精神,是共產黨人的寶貴品格,是“敢教日月換新天”奮鬥精神的生動詮釋。
一是要不怕困難、不懼風險。麵對困難和挑戰,曆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消極悲觀、被動應付,一種是毫不畏懼、迎難而上。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就要像焦裕祿同誌那樣,始終保持一種敢做善成的勇氣,保持一種逆勢而上的豪氣,不怕矛盾複雜、不怕任務艱巨、不怕責任重大,敢於挑起重擔,敢於克難製勝,敢於奮勇爭先。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實現中國夢,前途光明,任重道遠。一些黨員幹部麵對困難和風險,思想和行為表現差異很大。毫無疑問,不畏困難,迎難而上始終是時代主流。但是,少數領導幹部畏懼困難,懼怕風險,已經成為影響黨的形象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的回避社會問題,處理問題避重就輕;有的意誌消沉,悲觀失望,對黨的事業信心不足;有的考慮個人後路,把家屬子女移居國外;等等。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領導幹部作風建設須臾不可鬆懈,培育不怕困難、不懼風險的勇敢精神和意誌品質尤其重要。新時期,黨中央號召學習焦裕祿,就是要求領導幹部學習焦裕祿不怕困難、不懼風險的意誌品質。
二是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具有壓倒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是中國共產黨人優良品質和革命精神的光輝寫照,領導幹部要增強敢幹事的勇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敢於吃苦,敢於碰硬,敢於挑戰,努力取得新的業績。但是,近年來,在一些黨員幹部身上,這種精神卻有所弱化,往往以“井底之蛙”的心態“坐井觀天”,要麼隻看困難,不看優勢,畏難發愁,信心不足;要麼麵對發展的棘手問題和改革的繁重任務,有意回避,繞道而行。這些都是精神不振、信心不足的表現,對我們的事業有害無益。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的態度解決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既是一種覺悟,更是一種責任。矛盾和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作為領導幹部,必須要有一種主動解決矛盾和困難的強烈的責任意識。麵對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難題,要撲下身子,真心實意,不等不靠,千方百計、積極主動加以解決。對一些老大難問題,一定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不見成效不撒手。對突發矛盾,要認真調查研究,到基層一線向實踐學習、向群眾請教,通過解剖麻雀來發現典型、培植典型,進而努力找到解決困難的有效辦法和對策措施。
第二,帶頭開展工作,傾聽百姓意見。黨員幹部要率先垂範,充分發揮示範帶頭引領作用。焦裕祿在這點上是廣大黨員幹部的楷模。上級黨組織安排焦裕祿到條件艱苦的蘭考縣任職時,他不抱怨、不講條件,而是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工作,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麵前逞英雄”的勇氣麵對蘭考內澇、風沙、鹽堿三大嚴重的自然災害。
一是要帶頭開展工作。領導幹部是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各項政策措施的製定者、執行者和監督者,有著不同於普通黨員和一般群眾的社會影響力和道德感召力。充分發揮領導幹部的示範帶頭作用是領導幹部的職責所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每一個領導幹部都能帶頭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必然會產生強大的引領示範力量,促進黨風政風民風向更好的方麵轉變;如果領導幹部熱衷於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喜好奢靡,黨內就會滋生圖虛名、務虛功,辦事推諉、效率低下,不作為、不負責任,鋪張浪費、好大喜奢的不良風氣。這種不良風氣,如不及時糾正與製止,就會影響黨群幹群關係,削弱黨的執政基礎。所以,各級領導機關、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誌,必須率先垂範,帶頭學習、帶頭聽取意見、帶頭查找問題、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帶頭進行整改、帶頭推進製度建設。用嚴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無私無畏的勇氣對照檢查自己。要求下級做到的,上級要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絕對不做。努力形成上級帶下級、主要領導帶班子成員、領導幹部帶一般幹部、一般幹部帶黨員的良好局麵。
二是要傾聽百姓意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認真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呼聲,是了解社情民意、衡量為政得失的有效途徑。我國早在周朝就設有專門的采詩官,他們常年巡遊各地采集民間歌謠,從中體察風俗民情,考察朝政得失。漢文帝從善如流,才有了“文景之治”的出現。唐太宗也正是在修身治國的過程中,不斷聽取和采納他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最後給後人留下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句修身治世的名言。雖然今天的情況同古代大不相同了,但作為領導幹部,需要傾聽百姓意見和呼聲,這一點沒有變。焦裕祿在全縣展開大規模的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的調查研究工作,他說“吃別人嚼過的饅頭沒有味道”,不願坐在辦公室裏靠聽別人彙報開展工作,背上幹糧和大家一起衝進大風深水裏工作。為尋找防風固沙辦法,焦裕祿深入走訪群眾並聽取意見,問計於民,采用群眾提供的大麵積種植泡桐的意見,有效防風固沙,“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堅持“開門搞活動”、“拜群眾為師”,焦裕祿是最好的踐行者。
二、困難麵前逞英雄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指出,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誌“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凡事探求就裏、“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明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麵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做到困難麵前逞英雄,就要做到以下幾方麵:
第一,困難麵前逞英雄需要有過硬的本領。明代政治家錢琦在《錢公良測語·規世》中說,“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先自成”。“打鐵還需自身硬”,“打鐵”就是治人、責人、成人,“硬”起來就是自治、自責、自成。隻有自身硬了,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自己才能有號召力。這既是一種憂患,也是一種承諾,更是對各級領導幹部提出的新目標和新要求。
一是政治思想要過硬。政治思想要過硬,是對各級領導幹部的基本要求,是必須堅守和不可逾越的“思想底線”。各級領導幹部必須自覺加強政治修養,增強政治信念的堅定性、政治立場的原則性、政治鑒別的敏銳性和政治忠誠的可靠性,做到政治思想過硬。領導幹部政治思想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政治成熟與否和領導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理論素質是領導幹部思想政治素質的靈魂。政治上的堅定源於思想理論上的清醒。領導幹部要具有鮮明的政治觀點、堅定的政治立場、清醒的政治頭腦、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就必須要有係統紮實的理論素養。領導幹部要做到政治思想過硬,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仰、堅定的政治信念、較高的思想修養,無論身處何種艱難境地,遇到何種危機、何種誘惑,都不動搖、不退縮、不折騰、經得住考驗,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自覺踐行服務人民的宗旨,在大是大非麵前站穩立場,堅持原則,始終不渝地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並不斷朝著目標奮力前進。
二是工作作風要過硬。思想引領行動,態度決定力度。解決工作作風上的問題,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執政為民有新舉措、求真務實有新要求、廉潔從政有新成效”要求,從領導幹部做起,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堅持什麼拋棄什麼,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幹,這是形成良好工作作風的重要保證。領導幹部隻有帶頭錘煉過硬作風,做到作風上“過硬”,肌體才不會被“腐蝕”,才不會得“敗血病”,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幹工作才會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落實才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強大動力,才能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才能在整個幹部隊伍中立起好的風向標。“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領導幹部必須要用黨風黨紀來嚴格要求自己,帶頭改進學風、文風和官風,帶頭密切聯係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幫群眾之所需,帶頭解決實際問題,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帶頭接受群眾監督,把解決群眾之所需、群眾之所盼的實際問題作為開展工作好壞的最根本標準;要堅持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大力發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工作作風,紮紮實實地解決好關係發展穩定和影響幹群關係的各種緊迫問題,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要敢於吃“硬”骨頭,敢於放下個人情感,拋開麵子,敢於在實際工作中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三是領導素質要過硬。領導幹部沒有過硬的素質,就沒有勇於擔當的底氣。做到勇於擔當,除了要有良好的願望外,還要有大局觀念、戰略思維和創新眼光,看問題比別人深一步,想辦法比別人高一籌,抓工作比別人實一些。要做到“過硬”,首先領導幹部要“過硬”。這就要求領導幹部從我做起,從自己做起,切實提高自身素質。一個自身素質“過硬”的領導幹部,就像一麵高揚的旗幟,讓廣大群眾從中看到希望與方向,充滿信心和力量,從而激發鬥誌、凝心聚力,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領導幹部隻有自身“過硬”了,才能有號召力,才會得到群眾的信任。“上山打虎要力量,下海擒蛟需技能。”作為領導幹部,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形象,積極發揮黨員領導幹部的引領作用。正人先正己,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要敢於亮明身份,帶頭發揮表率作用,勇於接受監督;必須“每日三省吾身”,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以身作則,密切聯係群眾,做親民、愛民、為民和遵紀守法的模範。
第二,困難麵前逞英雄需要有頑強意誌和公仆意識。共產黨員就是要有克服困難、爭取勝利的勇氣和堅強的意誌,就是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親民愛民的公仆意識。
一是要有戰勝困難的頑強意誌。1962年冬天,正是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堿三害最嚴重的時刻。這一年,春天風沙打毀了20萬畝麥子,秋天淹壞了30多萬畝莊稼,鹽堿地上有10萬畝禾苗堿死,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了曆史的最低水平。就是在這樣的關口,黨派焦裕祿來到了蘭考。展現在焦裕祿麵前的蘭考大地,是一幅嚴重的災荒景象。橫貫全境的兩條黃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邊的黃沙;片片內澇的窪窩裏,結著青色的冰淩;白茫茫的鹽堿地上,枯草在寒風中抖動。困難,重重的困難,像一副沉重的擔子,壓在這位新到任的縣委書記的雙肩上。但是,焦裕祿是懷著改變蘭考災區麵貌的堅定決心來的。在這個貧農出身的共產黨員看來,這裏有36萬勤勞的人民,有烈士們流血犧牲解放出來的90多萬畝土地,能做的隻有以堅強的意誌,帶領人民,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三大災害。現在,我們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比50多年前好了許多,但是困難仍然不少。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必須經受一個個新的困難的考驗。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以焦裕祿為榜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戰勝各種困難,不斷奪取勝利。
二是要有親民愛民的公仆意識。在焦裕祿的心中,始終裝著蘭考的36萬群眾。他對群眾的關心是具體、實實在在、身體力行的,總是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麵前。他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兒子,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服務,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曆史的發展要求廣大黨員和幹部以嶄新的麵貌去迎接各種變化與挑戰。應對變化與挑戰,我們要堅持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以焦裕祿為榜樣,滿腔熱忱地對待群眾,暢通與群眾聯係的渠道,要相信群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焦裕祿是一個善於集中群眾智慧、開創工作新局麵的人。他重視理論學習,又勤於思考,不人雲亦雲,不唯命是從。他創造性地總結基層的典型經驗,並且成功地在全縣推廣,使蘭考在抗災鬥爭中出現轉機。各級黨員幹部要以焦裕祿為榜樣,切實做到解放思想,大膽開拓,敢為人先,要把解放思想與依靠群眾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及時總結基層的新鮮經驗,使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真正成為人民群眾自己創造曆史的偉大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