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要充分相信群眾。人民群眾是曆史前進的開拓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相信群眾,首先要相信群眾的基本覺悟。老百姓最可親、最可敬、最可信賴,他們最擁護黨的領導,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看不到這一點,不相信群眾的基本覺悟,我們的工作就會被動,事業就會受挫折。其次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實踐活動的主體。各級領導幹部任何時候都要老老實實地向人民群眾學習,做人民群眾的小學生,將自己置身於億萬人民火熱的革命和建設中去,親身感受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充分發掘群眾的智慧和創造力,不斷汲取群眾的營養,提高領導素質。要維護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同堅持黨的領導是一致的,同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是一致的。我們充分相信群眾、尊重群眾,就是要有問題找群眾商量,有困難依靠群眾解決,與廣大群眾建立起水乳交融、患難與共的密切關係,不斷把各項工作順利推向前進。
三是要緊緊依靠群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群眾的事業。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實現黨的宏偉目標,沒有億萬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熱情支持,是不可能的。因此,領導幹部一定要緊緊依靠群眾。首先要依靠群眾的智慧搞好決策。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創造力和聰明才智,一切真知來自群眾的實踐。領導幹部要做到決策正確,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把群眾路線貫穿於決策的全過程,自覺做到決策前認真傾聽群眾的呼聲,保證決策“從群眾中來”;在決策中充分發揚民主,集中群眾的智慧,保證決策體現群眾意誌和要求;決策後及時“回”到群眾中去,保證使決策變成群眾的實踐活動。其次要依靠群眾的力量完成各項任務。當前我們所進行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艱巨而複雜,任務要靠群眾去完成,經驗要靠群眾去積累,新事物要靠群眾去創造,困難也要依靠群眾才能克服。隻要把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我們的事業就能無往而不勝。再次要依靠群眾搞好監督。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來自群眾的監督是經常的、最有力量的。各級黨組織在作決策、用幹部和處理涉及群眾利益的敏感問題上,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增強決策的民主化和透明度。同時,領導幹部要善於把自己置於群眾監督之下,積極歡迎監督、正確對待監督,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和呼聲。用民意這把尺子,去量自己作風上的“短”,用民心這本賬,去查自己工作上的“虛”,通過不斷反思和校正自己的言行,真正在群眾中塑造良好形象。
第三,勇於直麵矛盾體現著領導幹部的誠信觀。中華民族曆來推崇誠信,“人無信而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等,無不說明誠信的重要。對於領導幹部而言,講誠信就是要光明磊落、表裏如一、言行一致,對黨忠誠老實,對群眾忠誠老實。
一是要講黨性。誠信是黨的本質、宗旨的重要體現。任何弄虛作假、欺瞞詐騙的言行都與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世界觀不相容。誠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言與行的統一,表與裏的統一,虛與實的統一。增強黨性修養,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人格,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做事,言必信、行必果,不當麵一套背後一套,從而防止“上梁不正下梁歪”給誠信建設帶來負麵效應。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弄虛作假、愚弄百姓等現象,是一種低級趣味,是一種官場濁流。
二是要講務實。誠信的建立與務實的作風有著密切的內在聯係,在這個意義上,誠信缺失也表現為實效缺失,做的與說的嚴重脫節,結果與許諾背道而馳。領導幹部帶頭講誠信,必須帶頭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發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隨著各級領導幹部文化素質的提高,經過多種學習培訓,相對於“做功”而言,幹部的“唱功”日趨見長,現在的關鍵是鍛煉和提高“做功”。作出承諾固然重要,但關鍵還在於怎麼做,怎樣把美麗的承諾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成果。群眾看幹部固然要看他怎麼說,而更重要的還是看他怎麼做。即使受客觀條件的限製,有些事情一時做不到,但隻要真心誠意地去做了,隻要具有求真務實的作風和精神,群眾一般還是理解、諒解的。所以,各級領導幹部要力戒誇誇其談、嘩眾取寵,把心思用在務實上,在辦實事、求實效上多下功夫。
三是要講監督。講誠信首先靠自律,但事實證明僅有自律還不夠。領導幹部帶頭講誠信,從根本上還是要靠製度,因為製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隻有建立起一個能夠對政治權力進行有效約束監管的製度,建立健全信用監督機製和失信懲戒機製,才能減少甚至避免官員的誠信缺失現象,提高黨和政府的公信力。比如,建立健全人大及大眾谘詢製度,政府工作人員財富與工資收入透明化製度,工作程序規範化、公開化製度,經濟責任審計製度、質詢製、問責製、罷免製、決策失誤責任追究製、糾錯改正機製等,不斷提高幹部誠信體係建設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水平。
五、善於解決問題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如何勤於發現問題,如何善於解決問題,是擺在每一位領導幹部麵前的現實課題。廣大黨員和領導幹部要向焦裕祿同誌看齊,向焦裕祿同誌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勇於直麵問題、善於解決問題的工作作風。
第一,發現問題是基礎。勤於發現問題是新時期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
一是要在深入調查研究中發現問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問題一般是隱藏在事物內部的、不易被人發現的一些質的特征,外在表現為一些不同的信息。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收集與獲取有關事物的詳細信息,才能分析其固有的本質特征,從而發現問題。調查研究,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理論聯係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唯上、不唯書,發現反映事物本質特征的問題;要保證足夠多的時間,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多到問題突出、條件艱苦、群眾反映強烈的地方去研究和發現實際問題;要學會在不斷變化著的實踐中發現新問題,尤其是要發現帶有苗頭性、傾向性的新問題,發現帶有複雜性、根本性的大問題。
二是要在密切聯係群眾中發現問題。密切聯係群眾是黨的優良傳統。認識來源於實踐,人民群眾的實踐是一切認識的真正來源。隻有通過密切聯係群眾,把群眾的實踐轉化為領導者的認識,才能發現問題。群眾利益無小事。要切實增強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通過現實的和虛擬的各種途徑,采取直接的和間接的各種形式,經常保持和群眾的密切聯係,接近群眾,了解群眾,從而發現真正的問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要廣開門路,廣納賢言,接受監督,經得住批評,才能發現更多有益的問題。有不少地方,在實踐中探索出密切聯係群眾的許多好做法,發現事關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三是要在增強憂患意識中發現問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居安思危,方能提前發現問題。要善於用辯證的方法,分析事物發展的趨勢,發現問題,並找到問題的根源。既要對現實作出清醒的、理性的分析和判斷,也要對未來進行科學的、合理的洞察和預測,從而早日發現前進中的問題,包括那些可能發生的、突發性的問題。要切實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責任意識,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解放思想,創新觀念,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大膽試,大膽闖,多對比,多思考,從而發現更多的問題。
第二,分析問題是關鍵。發現問題隻是第一步,怎樣分析和思考問題、形成科學決策,才是領導水平的直接體現。
一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來分析問題。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講全局、懂全局、謀全局是新時期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和能力。毛澤東指出,指揮全局的人,最要緊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擺在照顧全局上麵。鄧小平指出,考慮任何問題都要著眼於長遠、著眼於全局,眼界要非常開闊,胸襟要非常開闊。領導幹部隻有胸中有全局,善於站在全局的高度去分析問題,才能在千頭萬緒的工作和錯綜複雜的矛盾中有效推動工作。全局在胸,才能下好每步棋。必須立足全黨工作的大局,議大事,抓根本,把事關大局、影響全局的問題分析透、研究透,增強領導工作的原則性、係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二是要站穩群眾立場來分析問題。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曆史時期的成就,都是通過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奮鬥取得的。黨和人民事業能不能順利發展,關鍵就在我們黨能不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能不能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群眾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領導幹部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群眾利益問題,把握群眾訴求、回應群眾期待,最大程度地實現群眾利益。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群眾工作永不過時永無止境、群眾利益高於一切等理念,麵對麵、心連心、實打實地做好群眾工作,永遠保證工作的正確方向。
三是要抓住熱點重點來分析問題。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有主要方麵和次要方麵之別。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抓住主要矛盾,要抓重點、抓關鍵,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準確認識主要問題,做到綱舉目張,重點關注群眾反映、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長期困擾和製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銳性,以創新的精神去發現新情況,以全新思維去研究新特點,以寬闊視野探索新路徑,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第三,解決問題是目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不等於解決問題,隻有解決問題,才能真正達到目的。幹部能力的核心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有作為、有建樹,最終反映在解決問題上,黨員的先進性最終也要體現在解決實際問題上,體現在以人為本、全麵落實各項工作任務上。
一是解決問題要敢於直麵問題。“為官避事平生恥。”作為黨的領導幹部,任其職,就要盡其責;在其位,就要謀其政。解決難題必然要觸及各種矛盾,甚至會得罪一些人,受到阻撓和責難。如果沒有頑強的意誌和敢於碰硬的精神,沒有一身正氣和堅定信念,是難以做到迎難而上的,也是解決不了難題的。倘若領導幹部不敢碰硬,聽任問題發展下去,難題就會越積越多,遺患無窮。對於難題越是回避,就越是會陷入被動。如果真正敢於碰硬,直麵矛盾,反而有利於攻克它、解決它。作為領導幹部,必須具備敢於正視難題的勇氣和早日破解難題的決心,以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二是解決問題要有紮實的作風。隻有不斷積累經驗、厚積薄發,才能有效破解難題。有人形象地把破解難題的過程比喻成“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有些問題之所以成為難題,是各種矛盾長期積累和相互交織的結果。為此,領導幹部要有紮實的工作作風,注重在調查研究中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弄清問題的來龍去脈,找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達到一點突破、全線化解、事半功倍的效果。破解難題更需要雷厲風行的作風,要有不解決難題不撒手的狠勁和韌勁,不浮不躁、層層剝皮、步步深入,直至問題徹底解決,切不可淺嚐輒止、半途而廢。
三是解決問題要凝聚群眾智慧。“人心齊,泰山移。”解決問題猶如一場攻堅戰,單靠領導幹部的孤軍奮戰是很難成功的。領導幹部要樹牢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把是非標準立起來,充分調動積極因素,高度統一意誌,廣泛凝聚力量,讓多數人形成共識。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凝聚群眾力量,形成解決難題的合力。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群眾的智慧是無限的。化解矛盾、破解難題,點子在群眾中,這些辦法和點子都是我們破解難題的有力武器。領導幹部隻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廣泛征求意見,集中群眾智慧,特別是注意聽取有識之士的意見和建議,虛心學習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就一定能夠早日找到破解難題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