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實”是焦裕祿為人、為官、做事風格的真實寫照,也是他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把焦裕祿的求實作風概括為凡事探求就裏、“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準確而生動地揭示出焦裕祿求實作風的本質特征,為黨員幹部實實在在做人做事,認真踐行“三嚴三實”的要求,提供了參照和遵循。
一、凡事探求就裏
天下事,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離開了求實,就會失去正確的遵循,偏離發展的軌道。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靈魂。在焦裕祿看來,求實求是既是一種科學精神,也是一種工作作風。他凡事探求就裏,不願坐在辦公室聽彙報,不搞“閉塞眼睛捉麻雀”那一套。在蘭考的470多天中,他靠著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對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進行了走訪調研,抓住了改變蘭考落後麵貌的“牛鼻子”。
第一,凡事探求就裏就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領導幹部對黨和人民的事業肩負著光榮而重大的領導責任,始終貫徹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於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至關重要。各級領導幹部要把實事求是貫徹到領導工作全過程,自覺做堅持實事求是的表率。
一要打牢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這是堅持實事求是的理論基礎。沒有科學理論功底,不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就不能透過事物的現象看本質,就不能把握事物的內在聯係,就容易陷於盲目性、片麵性、被動性,也就很難做到實事求是。因此,領導幹部必須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特別是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上下功夫,牢牢掌握認識世界、認識客觀規律的思想武器。要弘揚理論聯係實際的學風,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麵臨的實際問題,借鑒曆史經驗和總結新鮮經驗,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係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二要堅持解放思想,這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是辯證統一的,這要求我們的思想認識要符合客觀實際,衝破落後的傳統觀念和主觀偏見的束縛,改變因循守舊、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狀態,與時俱進地把我們的事業和各項工作不斷推向前進。隻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隻有實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偉大實踐充分證明,隻有把二者有機統一起來,才能衝破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禁錮,正確認識和把握客觀事物的內在聯係、本質和規律,也才能製定正確的政策,作出正確的決策。客觀實際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我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實事求是永無止境,解放思想也永無止境。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前進中還會遇到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矛盾和問題。各級領導幹部要繼續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以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始終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幹擾所惑,在深入研究新情況、不斷解決新問題的實踐中努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麵。
三要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不守舊不僵化,這是堅持實事求是的要領。堅持實事求是,最困難、最重要的就是不搞迷信,不搞教條,勇於衝破樊籠。認識事物,研究問題,作出決策,解決矛盾,都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此,要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和上級指示,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樹立求實觀念。要認真讀書,但不能唯書。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真理,但不能也不可能窮盡真理。實踐是豐富的,而且是發展的。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沒有寫成書本的經驗,需要我們去學習、領會、總結。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但不能教條式地照搬馬克思主義,不能拘泥於馬克思主義著作中的個別結論。物質世界普遍聯係、永恒發展的特點,要求人們不能靜止地而必須動態地去理解和堅持實事求是,摒棄墨守成規、抱殘守缺的陋習,樹立創新觀念。也就是說,堅持實事求是,必須站在時代大潮的前頭,既要認真汲取古今中外的一切優秀成果,又要不受陳舊觀念的束縛;既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和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又要探索如何將這種精神在新的曆史時期發揚光大。當前,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中,沒有前人的經驗可資借鑒,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勇於實踐、勇於探索的任務仍然十分緊迫、艱巨。發展永無止境,改革永無止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也永無止境。
第二,凡事探求就裏就要大力弘揚求實的工作作風。領導幹部一定要求真務實,大力弘揚我們黨優良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講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這是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保證。
一是要在“務實”上做文章。要做到講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講實情,就是講事物的本來麵貌,講真話、講真理。講真話是一個領導幹部真理在身、正義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氣的重要體現。講真話,前提是要聽真話。聽真話是一種智慧。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講過:能夠聽到別人給自己講實話,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彎路,少犯錯誤或不犯大的錯誤。我們的領導幹部一定要本著“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原則,歡迎和鼓勵別人講真話。出實招,就是要求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不提不切實際的口號,不提超越階段的目標,不做不切實際的事情。辦實事,就是要求從點滴入手、從具體事情做起,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力戒空談。求實效,就是要求雷厲風行、狠抓落實,不抓則已、抓則必成,做出實實在在的業績,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麵文章、不搞花架子。如果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時時處處都堅持講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實事求是的要求就會在各個地方、各個部門、各個單位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
二是要在“實幹”上做文章。“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機遇稍縱即逝,改革不進則退,時代呼喚隻爭朝夕、真抓實幹的行動者。隻會紙上談兵而不知行合一,熱衷虛談廢務而不求真務實,追求形式主義而不腳踏實地,結果隻能是大政方針落空、政策措施變味。國際形勢波雲詭譎,國內發展攻堅克難,在發展關鍵期、矛盾凸顯期,我們尤其需要真抓實幹。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倒計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怎樣落實為執政興國的具體措施?全麵深化改革已成最大共識,如何通過不斷創新釋放“製度紅利”?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強化監督、反腐防變能否落到實處?在這些問題上,沒有腳踏實地的奮鬥,沒有紮紮實實的工作,我們將愧對人民期待和曆史責任。
三是要在“創新”上做文章。創新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工作的活力和源泉。創新隻有建立在求實的基礎上,才能有長久的動力和正確的方向。求實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由於缺乏工作膽識和政治勇氣,該開展的工作開展不了,該完成的工作不能按期完成,該得到解決的問題未能及時解決,必然引起組織不滿意,群眾不滿意,上級不滿意,下級不滿意,同事不滿意,最終造成自己也不滿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的一些黨員領導幹部,不敢開拓創新,沒有敢為人先的膽量。所以,我們倡導各級領導幹部要有敢為人先的膽量,拿出工作的勇氣和虎氣,敢於創新,勇於開拓,隻要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隻要不違背國家的法律法規,隻要是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隻要不是中飽私囊,就要大膽闖、大膽試,想別人不敢想的,做別人不敢做的”。要不斷改進和創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製度,做到未雨綢繆。要大膽探索、大膽實踐,不斷推動工作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加強。
第三,凡事探求就裏就要強化宗旨意識、恪守為民情懷。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提出的為人民服務思想既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也是共產黨人的最高行動準則。鄧小平曾說:“我是人民的兒子。”廣大黨員和領導幹部必須增強宗旨意識,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強化宗旨意識、恪守為民情懷。
一要強化宗旨意識。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以民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衡量一名共產黨員是否合格的根本標尺。要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曆史前進。我們黨執掌政權並將長期執政,說到底是人民的選擇。曆史的發展表明,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使中國真正獨立,使人民當家作主;也隻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才能走向繁榮富強,中華民族才能實現複興偉業。但同時執政規律也告訴我們,無產階級政黨奪取政權不容易,執掌好政權尤其是長期執掌好政權更不容易。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執政黨能否長期執政,歸根結底取決於人民群眾對執政黨的執政活動和執政成效的滿意度。能不能得到人民的認可和擁護,說到底就是看我們黨能不能真正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始終不渝地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二要恪守為民情懷。“要組織黨員、幹部把焦裕祿精神作為一麵鏡子,從裏到外、從上到下反複照一照自己”,“像焦裕祿同誌那樣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幹部”。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深情緬懷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同誌的光輝事跡,深刻闡釋焦裕祿精神的豐富內涵,向全黨發出了旗幟鮮明的有力號召。有些共產黨員,由於身處特殊地位,麻痹懈怠、貪圖安逸的思想逐漸滋生,理想信念發生動搖,淡漠甚至淡忘了黨的宗旨。有的把權力當作獲取金錢、美色的籌碼;有的把權力當作個人飛黃騰達、光宗耀祖的途徑。這些權力“錯位”現象,盡管發生在少數人身上,卻損害黨群、幹群關係,敗壞黨的形象和威信。這些問題的存在,更加表明樹立正確權力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需要我們恪守為民情懷,自覺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落到實處。
二、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看過電影《焦裕祿》的人可能還能記得焦裕祿同誌的幾句名言,如“幹部不領,水牛掉井”、“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等。這幾句話樸實無華,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從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道理,即各種問題的解決首先取決於領導幹部是否能敢為人先作出正確決策。而正確的決策來源於對客觀實際的周密調查和實踐,掌握第一手材料就掌握了解決問題的主動權;反之,如果不了解實際情況,憑老經驗、想當然、拍腦袋,把自己的主觀願望當作客觀現實,就不可能作出正確的決策。
第一,要敢為人先、能為人先、善為人先。這是好幹部的重要標準。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市場經濟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個地區孤立地發展,閉門造車,都不會有大出息。隻有敢為人先,在更高的平台上參與競爭,才能激活創造的渴望和發展創新的智慧,才能在迎接挑戰中不斷進步。崇尚創新就是要力爭上遊、脫穎而出,崇尚創新就要自加壓力,敢想敢幹,有超越的勇氣。不僅要縱向比,還要敢於橫向比,要敢於站在全國、全世界的發展格局中去比。
首先,好幹部就是要“敢為人先”。什麼是好幹部?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20字標準。“好幹部”就是要“敢為人先”、“敢於擔當”,要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先行者”精神!好幹部不會自然而然產生,要成為一個好幹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幹部的黨性修養、思想覺悟、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的積累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終生努力。一個黨員幹部要發展,要取得別人矚目的成績,沒有“敢為人先”的精神和魄力是萬萬做不到的。“好幹部”是時代的精英,是老百姓的希望。在國情、世情都在發生著深刻變化的今天,“好幹部”必須把握好時代的主旋律,“敢為人先”,奏響實現全麵小康社會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