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職畢業生自我認知不準確
許多高職學生,認為考上大學即是對自己能力的認可,無需與本科院校學生對比,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過人。部分學生在校期間無心向學,常常逃課,養成了懶散、缺乏紀律的行為習慣。一些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由於對自身定位不明確,工作能力不足但是對薪資待遇要求高,產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導致求職過程中屢屢受挫。
4、高職畢業生心理素質薄弱
部分高職學生由於家庭環境比較好,從小父母比較嬌寵,“說不得也罵不得”,在求職過程中稍受挫折便“一蹶不振”;部分學生家庭環境不太如意,與身邊家境較好的同學對比產生了失落的心理,求職過程中表現出“自卑”的情緒;更有部分同學對自身就讀高職院校認同度低,自我期望值較低,不敢正視現實,逃避現狀,不敢積極求職。
5、物質及個人利益至上,缺乏社會理想追求
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提及求職,首先關注的是薪資待遇如何,而並沒有認真的思考我能做什麼,做得怎麼樣。他們把對自身益處的追求放在首位,對國家和社會的關注度不夠,缺乏社會理想追求。如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工作中普及宣傳的“三支一扶”和“大學生應征入伍”,大部分畢業生認為讀了三年書,難不成還要去吃苦,對基層就業項目參與麵較低。
三、如何在高職就業指導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點思考
1、目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點現狀
在我國,由於高職就業指導起步相對比較晚,以我院為例,近兩年學院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由於起步較晚,短時間內尚未能形成就業指導中有針對性、多樣性、專業係統性、連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製。
在開展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由於各個專業特點不同,針對學生的就業指導也應不同。就業指導大部分局限在課堂上,難逃老師說的多,學生思考和應用少的現狀,雖然各係部有不同的就業指導活動,但仍然缺乏多樣、有效的指導方式。在實際工作中,更由於資源有限,大部分的就業指導老師為一線輔導員,他們雖然具有豐富的學生管理經驗,然而在專業知識上仍然比較缺乏,在就業指導知識上仍然匱乏,很難給予學生專業和係統的就業指導。
2、加強高職教育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加強高職畢業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不是嘴上說說,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娛樂新聞的關注度遠遠高於時政新聞。對於國家的時政,部分學生顯示出較為冷漠的態度。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提出“中國夢”,並在第十二屆團過人民代表大會講話中說,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因此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中樹立“愛國、勵誌”典型代表,激勵學生,讓他們感受到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作為國家的生力軍、建設者的他們,愛黨、愛國、愛社會,為國家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積極鼓勵大學生參與“三支一扶”、投身應征入伍,趁著青春下到國家最需要的基層鍛煉自己,將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和國家的發展緊密相結合。
(2)幫助高職畢業生早日建立正確“三觀”教育
麵對迅速發展的社會現實和世界局勢,一係列的社會問題和新矛盾衝擊著人們的理想和信念,這對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一些畢業生為了逃避現實求職的壓力,每天沉溺在宿舍打遊戲,對未來充滿了茫然,更有甚者,在求學階段,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選擇了退學。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開展中,應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開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和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培養他們在社會中的人際交往所需要的能力的素質,使他們充分發揮和體現自身的個人特點。組織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如“三下鄉”、“雷鋒義務勞動”、“探訪老人院”等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係,也有助於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