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小小餐劵學問大(2 / 2)

那麼,為什麼不是直接發錢給參訓的民兵,非要弄個餐劵呢?這是為了防止一些民兵隻想著省錢,故意降低夥食標準,影響到集訓的效果。餐劵就是一些蓋了印章的紅紅綠綠的印刷紙,除了能吃飯,剩下的也就是去流動貨櫃換購一些東西,一旦集訓結束,也就沒用了。如果是直接發錢,不用想,一定有不少民兵每頓買兩、三個饅頭,就著醃蘿卜幹就對付過去了。

而且,曉燕超市流動貨櫃那邊也不是敞開了回收餐劵,據說每個人每周最多隻能換購麵值不超過三十塊錢的東西,平均下來也就是每個人每天至少需要用掉八塊錢的餐劵,不然多節餘下來的到了最後也是沒用!

過了一天之後,通知上提到的餐劵正式發放到了每個民兵手上,那些原本還想大撈特撈的灶台對此毫無辦法,如果他們再不提高飯菜的質量,接下來他們可就要虧本了。因為,鎮上那些大小飯館可是虎視眈眈的盯著河堤上那幾千張吃飯的嘴呢!

那些承包灶台的個人,在心裏咬牙切齒的暗罵,也不知道是哪個缺德玩意想出來餐劵這一招,簡直是抓到了要害上,就算他們可以用餐劵支付每天購買菜蔬肉蛋之後還有剩餘,可餐劵不是錢,除了去流動貨櫃那邊換東西,別的什麼也幹不了。當然了,你也可以選擇不幹,跟武裝部解除合同,到時候估計有的是人來搶。因為就算承包灶台的這些個人,每天沒有什麼別的花頭和油水,可每天的工資也是錢啊!

從利益分配的角度來看,楊烈想出來的這個對策,其實是通過擴大得利群體的方法,一方麵壓縮灶台承包者非正當利益的攫取,一方麵讓參訓民兵在夥食費的支配上具有較大的自主權,最後再引入鎮上的飯館和豔陽超市流動貨櫃作為一種競爭,這樣形成一個較為均衡的利益分配模式,使得集訓工作這個中心不會受到影響和幹擾,而各方麵的矛盾也不至於太過激化。

楊烈提供的幾千萬資助是源頭活水,這筆錢最終被分成了許多份,有的進了菜農的腰包,有的到了賣雞蛋的農戶手上,有的發給了民兵,有的到了個體戶帳上……總之,這些花出去的錢,雖然不像資本運作那樣見到高額的利潤,但也在創造價值,青河河堤兩旁那堆砌的整整齊齊的沙袋,就是最好的見證。

楊烈暗中插手民兵集訓夥食的事情,自然不會瞞著縣武裝部長孫國寧,老孫又把這事告訴了縣長段克發。段縣長聽完之後,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到底是財大的研究生,一張代餐劵就解決了問題,這樣能文能武的人才,縣裏實在太需要了!”

對於縣長的誇讚,楊烈暫時是聽不到了,他剛剛完成了一份關於在秦陽鎮建設綠色高新農業技術示範區的報告。當他把這份凝聚了他許多心血和思考的報告交到李家才手中時,李家才視若珍寶,認認真真一字不漏的看完,然後又像獻寶一樣的去了趙清平的辦公室裏,讓趙書記也跟著欣喜了一把。

趙清平對李家才說:“這件事要是弄成了,秦陽鎮上幾萬人會一輩子記得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