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結束與開始(1 / 2)

楊烈在秦陽鎮上繼續停留了幾天,除了幫著李家才完善那份計劃,剩下的時間基本上都是跟鄉裏的各村民兵連長呆在河堤上麵。

鄉裏這些民兵連長雖然學曆沒有楊烈高,也未必在大城市見過什麼世麵,但他們多數都是本村青壯勞力當中的“領頭羊”,在本村具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楊烈現在跟他們處好關係,摸清楚每個村的民兵連長什麼脾氣性格,這對於他以後要進行的事業很有用處。

時間轉眼到了月末,各地抗洪搶險的形勢愈發的嚴峻起來,國家級層麵的大領導已經親自抵達長江防洪堤壩第一線,組織沿途省份的一、二把手召開了現場工作會,向洪峰經過各地的黨政軍領導下達了嚴防死守的命令。

大形勢如此嚴峻,錫縣上下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原本就集結在秦陽鎮附近的全縣民兵已經從訓練狀態轉為“臨戰”狀態,青河地區的現役部隊人數有限,此時有一定訓練基礎的民兵就成了最好的補充力量。

雖然抗洪的形勢有些緊張,但錫縣的領導也沒有放過這個難得向上彙報工作成績的好機會,他們通過各自的途徑,向市委甚至是省委宣傳部門彙報了錫縣未雨綢繆,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組織全縣青壯勞力開戰抗洪搶險演練的事情。

市裏的領導政治敏感性很強,他們對於錫縣彙報的這個情況非常重視,不僅親自來到河堤上視察工作,確認事情的真偽,而且還現場觀摩了錫縣民兵在模擬河堤出現管湧潰壩情形時的應急搶險行動。

觀摩的結果讓市裏的領導非常滿意,甚至有些出乎預料,他們能夠明顯感受到錫縣的民兵鬥誌高昂,精神振奮,動作迅速有力,現場秩序忙而不亂,組織十分得力。

主抓防洪搶險救災工作的市領導詢問縣長段克發能否抽調一部分民兵離開錫縣到青河市下屬的其他縣區,協助那裏的民兵進行抗洪救災。段克發拍著胸口承諾,一切以全市防洪救災的大局為重,市裏需要錫縣支援多少人,錫縣就出多少人,絕對不會含糊。

市領導對老段的表態很滿意,也不是隨口說說,而是真的點了名,要求錫縣派出三千名民兵沿著青河上下遊行動,分赴到臨近各縣去協助那裏的軍民共同守護河堤安全。

因為涉及的人數眾多,加之又是分頭行動,所以保證這些民兵自身安全以及抵達目的地後與當地軍民的團結和睦,就成為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

好在錫縣武裝部對於這些可能都有預見,並且做了針對性的教育和訓練,所以實際落實起來時,並未遇到太大的麻煩和阻力。

縣武裝部按照鄉鎮為單位,將那些不在河堤兩邊居住生活的鄉鎮民兵按照民兵營的編製,一個營調配大約五百人,總共編了六個營,每個營的負責人都由一位副鄉長或者武裝部長親自帶隊,確保組織領導和內部管理的有力。

按照縣裏的部署安排,秦陽鎮的民兵就地防守本鎮所屬的河段,其餘沒有領到出縣任務的民兵自然是要回到各自所在的鄉鎮,負責本鄉鎮那一段河堤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