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問題,從古至今都是關乎黎民百姓生存的頭等大事,其敏感和複雜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當楊烈對李家才提出土地集中使用的要求時,李家才的臉色都變了,他知道這裏麵的份量,所以不再像剛才那麼堅定和自信。
楊烈說:“因為鎮上要搞的是農業示範區,所以對田地的需求量遠遠大過工業用地,從保護耕地的角度而言,這其實是一件好事,但從實際落實來看,又是個大麻煩。如果不能把田地連成片,實現整片整片的規模化種植,產量就無法保證,何談收益?何談示範?”
“那你的解決方案是什麼?”李家才忍不住問。
“首先我要鄭重的聲明,我絕對不讚成把土地集中到少數人的手中去,按照資本運作的方式進行西方國家農場式的規模化生產,這有悖於我們的社會性質。但是,我堅持和讚成把土地集中起來管理使用,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土地的整體使用效益,還能大量的節約勞動力。我們國家現在正處於勞動力富足的階段,經濟增長也是在享受人口紅利的階段,但人口紅利總有消失的時候,那時節約勞動力就成了關鍵。咱們既然搞的是示範區,就必須要有前瞻性,不能隻顧眼前的利益和好處。”
“你的態度讓我放心了不少,我就怕你跟我提議強行征地,把農民從自己的土地上趕走,那樣的事情是資本主義國家幹的,我們是社會主義!”李家才有些激動的說。
“老李你別激動,聽我往下說。我的想法是,先進行深入的宣傳,讓每家農戶都明白高新示範區的意義,明白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到底是怎麼回事。宣傳工作做到位之後,再把各村的幹部全都集中到鎮上,從外麵請幾個國內有名的專家來給大家上課,提高眼界和見識,然後動員這些村幹部回去做農戶們的工作。等到這兩步走完之後,再以村為單位,把本村能夠集中的土地集中起來,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到全鄉農業示範區的大體係裏麵來。”
“如果經過宣傳引導,有些農戶還是不願意把分到手的土地加入到本村的集體入股呢?”
“沒關係啊,一開始大家誰都沒有看到好處,肯定有謹慎保守的農戶抱著別人先搞,自己觀望的心態。這種事情,不能強求,誰先轉變觀念,誰先受益。等看到別家發了財,後麵的肯定哭著喊著要求加入的。”
“集體入股的想法確實可以考慮,你再說說具體的措施和辦法。”
“這個也得分幾步搞,不能大糊弄的往上衝。首先,既然是集體入股,各村就得把村裏的田地數目丈量清楚,然後再給不同的水田和旱地進行等級劃分,最後按照現有人口總數,把不同等級的水田和旱地平均分到各家農戶名下。弄好這一步,第二步就是自願入股,把那些願意拿出田地來參與全鄉綠色高新農業種植的農戶擁有的田地集中成片,剩下的則分給那些不願意的,或者隻願意交出部分田地的農戶,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