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社交禮儀與心理(2)(2 / 3)

上菜應按照下述順序,即先上冷盤,後上熟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宴會上桌數再多,各桌也要同時上菜。上菜的方式大體上有以下幾種:一是把大盤菜端上,由各人自取;二是由招待員托著菜盤逐一往每個人的食盤中分讓;三是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

用餐時要注意文明禮貌。對外賓不要反複勸菜,可向對方介紹中國菜的特點,吃不吃由他,不可強為他人夾菜。

一般在正式宴請時,應先用公筷或湯匙將所需菜肴接夾到自己的盤碟中,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慢慢食用,而不能直接到菜盤中夾菜送入嘴裏。正確使用筷子用餐有八忌:

第一,每次一筷夾的菜不宜太多;

第二,夾菜直接夾到自己盤碟,途中不能滴水不停;

第三,不能用筷子如“撥草尋蛇”似的在菜盤中胡攪一氣;

第四,不能在用餐前將筷子放入湯中“洗涮”;

第五,不能用嘴吮筷子的菜鹵;

第六,不能用筷子代替牙簽剔齒縫;

第七,不能用筷子敲打盤碗;

第八,不能用筷子指點人。

若同時需要使用湯匙時,應先將筷子放下。右手握筷,左手持匙的做法同樣是忌諱的。

假如遇有魚刺肉骨之類的雜物需要吐出時,也必須用筷子放在嘴唇間將雜物接送到自己的碟盤中,直接吐於桌布上的行為是不禮貌的。

另外還應注意,吃東西要把嘴閉上咀嚼,不要拿筷子和湯匙整個往嘴裏塞;喝湯不要發出聲音,湯若太燙,可過一會再喝,不要用嘴去吹;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找人聊天;用牙簽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

客人入席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後,再與大家一同開始用餐。不要無故在中途離去。吃飽後,應等眾人都放下筷子,並見主人示意散席時,方可離座。

(二)中餐餐具的正確選擇

大家都知道如何正確地使用中國餐具,但對於使用筷子的禮儀要求如何卻不太明白。筷子在世界各種餐具中可算得上是使用人數最多、最奇妙的一種。筷子雖說構造簡單,但是巧妙地運用了杠杆原理,集中了刀叉功能於一身,取材容易,製造簡單,攜帶方便,都是筷子的優點。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因為使用筷子需要牽動全身三十多個關節和幾十條肌肉,所以經常使用筷子還能達到健身的功效。

雖然使用筷子很方便,但要注意使用筷子的禮儀要求,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人們對使用筷子形成了一些禮貌要求。

首先,是用筷子要注意輕拿輕放。應該把手洗幹淨再在餐前發放筷子,要把筷子按雙理順放好。輕輕放在每一個人的餐位前,切不可亂扔,坐在餐桌前用筷子敲打餐具是不禮貌的行為。

其次,筷子要正確擺放。筷子通常應該成雙成對擺放對齊,放在碗旁邊,不能擱在碗上。不要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也不要一根是大頭另一根是小頭擺放,用餐過程中臨時離開時應該將筷子輕輕放在飯碗旁邊,切不可插在碗裏。

再次,不要揮舞筷子。筷子是就餐的工具。就餐時,你可以交談,但千萬不要用筷子作道具,在餐桌上揮舞。請人用餐時,也不要將筷子戳在別人麵前,這樣做是極不禮貌的。另外,還應該注意夾菜時避開別人的筷子,以免筷子打架。

◎西餐

(一)西餐講究的“4M”

吃西餐講究“4M”。Menu——精美的菜單,Mood——迷人的氣氛,Music——動聽的音樂,Manners——優雅的進餐禮節。西餐又分法式、英美式和國際式。不同的民族習俗和用餐規格、擺台樣式也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要領還是一致的。吃西餐使用的餐具有刀、叉、匙、盤、杯等。一般講究吃不同的菜要用不同的刀叉,飲不同的酒要用不同的酒杯,因此不懂不要裝懂,跟著主人去做不會有錯。

西餐具的擺法是:正麵放著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湯盤上方放著匙,再上方放著酒杯。餐巾放在湯盤上或插在水杯裏,麵包奶油盤擺在左上方。

普通西餐的上菜順序是:麵包、湯、各類菜肴、布丁、咖啡或紅茶。在正式宴會上,內容可能會更加豐盛。就餐者應熟悉一下菜單,不要一上來就吃飽,接下來便無力他顧了。

吃西餐時應右手持刀,左手握叉,先用刀把食物切成小塊,再用叉送入嘴裏。用刀叉切割食物時必須用叉子牢牢按住所切的食物,刀緊貼在叉邊上一麵劃開;不要用力過猛而撞擊盤子發出刺耳的聲響。一般應切一塊吃一塊,每一塊以一口的量為宜。待全部切好後再一塊塊吃是美國人的習慣。假如你習慣用右手持叉進食,那麼盛取食物時,通常是叉尖朝上,每一次盛取的量也應以一口為宜,叉上堆得滿滿的是不雅觀的。吃正餐時,刀、叉的數目與上菜的道數是相等的,並按照上菜的順序由外至內排列,刀口向內。取用刀、叉時,應按照由外向內的順序,吃一道菜換一套刀、叉。當吃完一道菜後,應將刀、叉平行排放在盤子上,刀右叉左,叉尖向上,刀口向內,這就表示這道菜已用畢;而若暫時離席,刀、叉應交叉擺放或擺成八字,叉尖向下,表明這道菜尚未用畢。用餐過程中,餐具一定要適情做出正確的擺放,以免服務員或賓客誤解造成難堪。

西餐中的匙是專門用來喝湯的(喝咖啡用的小匙例外),俗稱湯匙。它不宜用來進食,但可以與叉並用,幫助叉盛取食物。匙、叉並用盛取食物與刀、叉並用盛取食物有一點相同之處,即匙應將食物撥到叉的內側,而不是外側。用匙喝湯也頗有一番講究。盡管今天不會有人想直接用嘴對著盤子喝湯,但真正知道怎樣喝湯才是合乎禮儀規範的也不盡然。喝湯時,應當右手持匙左手扶著盤子,由湯盤沿朝著中心的方向慢慢舀去;喝了剩少許時,可以用左手把湯盤靠自己的一邊稍稍提起,再用匙輕輕地由裏向外舀去。喝完以後,湯匙應放在盤裏,匙心向上,匙柄置盤子右邊緣外。

除了餐具的使用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外,用餐時,還有一些常規的禮儀規範應當了解和遵守。主要有:不論是用叉進食或用匙喝湯,均不能將叉、匙的整體放入嘴裏。一般用叉進食時,嘴唇是碰不到叉齒的;用匙喝湯時,隻將匙的1/3放入嘴裏。

對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不要站起身子到餐桌的另一頭去夾或主動要求添加。自己不愛吃或不能吃的食物,當服務人員或主人分夾給你時,一般也不要拒絕,可取少量放入盤內,並表示“謝謝,夠了”。不想再添酒或根本不喝酒時,隻要輕微做一個手勢就可以了,切不可用手蒙住酒杯或幹脆將酒杯倒扣在桌上。

用餐時不要狼吞虎咽,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咀嚼食物、喝湯,都不要發出聲響,口內含有食物時,不要說話,以免食物落出。如果湯菜太熱,不要用嘴吹,可稍等片刻略涼時再吃。

遇有吃麵包,可用手撕下一塊,用刀塗上黃油或果醬,把麵包托在手上吃,用叉子叉著麵包吃或把麵包浸在湯中撈出來再吃,都是不合適的。吃麵包吃到連調味汁都不剩,是對廚師的禮貌。注意不要把麵包盤子“舔”得很幹淨,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麵包,再蘸一點調味汁來吃,這才是雅觀的做法。

吃豆子時,可用叉麵就食,不要一粒粒地叉著吃。吃麵條可用湯匙輔助叉子,也可隻用叉子。不能用刀把麵條切斷再吃,可以用叉子把麵條卷起來送入口中。吃點心必須用叉子,即用叉麵鏟起來吃,但千萬不要用手給別人拿點心,需為他人取點心,可以刀、叉托住送過去。

吃有骨頭的肉時,可以用手拿著吃。遇有烤雞、龍蝦時,也可用手撕著吃。用手取食前,有時會送上一小水盂(銅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漂著玫瑰花瓣或檸檬片。這是專供洗手用的,切不可誤解為飲用水而鬧出笑話。當洗手水和帶骨頭的肉一起端上來時,意味著“請用手吃”。用手指拿東西吃後,應將手指放在裝洗手水的碗裏洗淨。吃一般的菜時,如果把手指弄髒,也可請侍者端洗手水來,洗手時兩手輪流沾濕指頭,輕輕刷洗,然後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幹。

弄髒嘴巴時,也是用餐巾擦拭,應避免用自己的手帕。用餐巾反折的內側來擦,而不是弄髒其正麵,是應有的禮貌。若餐巾髒得厲害,可請侍者重新更換一條。侍者會經常注意客人的需要。若需要服務,可用眼神向他示意或微微把手抬高,侍者會馬上過來。如果對服務滿意,想付小費時,可用簽賬卡支付,即在賬單上寫下含小費在內的總額再簽名。最後別忘記口頭致謝。在一流餐廳裏,客人除了吃以外,諸如倒酒、整理餐具、撿起掉在地上的刀叉等事,都應讓侍者去做。在國外,進餐時侍者會來問:“How is everything?”如果沒有問題,可用“Good”來表達滿意。

在進餐過程中,不宜倚靠在椅背上,也不要緊貼餐桌。把胳膊放在桌子上,也是不太文明的;不要邊抽煙邊進餐;進餐時旁若無人地大聲喧嘩也是極失禮的行為。萬不得已要中途離席時,最好在上菜的空當,向同桌的人打聲招呼,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再走,別打亂了整個吃飯的程序和氣氛。吃完飯後,隻要將餐巾隨意放在餐桌即可,不必特意疊整齊。

(二)正規的西餐禮儀

預約時要注意,越高檔的飯店越需要事先預約。預約時,不僅要說清人數和時間,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煙區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內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吃飯時穿著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著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再昂貴的休閑服,也不能隨意穿著上餐廳。

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椅子的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麵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

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最好避免兩腳交叉的坐姿。

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菜和湯,魚,水果,肉類,奶酪,甜點和咖啡,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稍有水準的餐廳都不歡迎隻點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魚或肉擇其一)加甜點是最恰當的組合。點菜並不是由前菜開始點,而是先選一樣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適合主菜的湯。

點酒時不要硬裝內行。在高級餐廳裏,會有精於品酒的調酒師拿酒單來。對酒不大了解的人,最好告訴他自己挑選的菜色、預算、喜愛的酒類口味,請調酒師幫忙挑選。主菜若是肉類應搭配紅酒,魚類則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來杯香檳、雪利酒或吉爾酒等較淡的酒。

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折1/3,讓2/3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酒類服務通常由服務員將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讓客人鑒別一下品質是否有誤。隻需把它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並回答Good。接著,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為避免手的溫度使酒溫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

喝酒時絕對不能吸著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搖晃杯子。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都是失禮的行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麵巾紙擦較好。

喝湯也不能吸著喝。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呈45度角較好。身體上半部略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有握環的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吃麵包時先用兩手撕成小塊,再用左手拿來吃。吃硬麵包時,用手撕不但費力而且麵包屑會掉滿地,此時可用刀先切成兩半,再用手撕成塊來吃。避免像用鋸子似割麵包,應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時可用手將麵包固定,避免發出聲響。

魚肉極嫩易碎,因此餐廳常不備餐刀而備專用的湯匙。這種湯匙比一般喝湯用的稍大,不但可切分菜肴,還能將調味汁一起舀起來吃。若要吃其他混合的青菜類食物,還是使用叉子為宜。首先用刀在魚鰓附近刺一條直線,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將魚的上半身挑開後,從頭開始,將刀叉在骨頭下方,往魚尾方向劃開,把針骨剔掉並挪到盤子的一角。最後再把魚尾切掉。由左至右,邊切邊吃。

(三)西餐餐具的正確使用

西餐中對於餐具的要求很多,如,吃色拉時應使用專用的色拉叉,右手持叉,叉尖朝上使用。取食麵包時不要用叉去叉,而應用手去拿,把麵包放在大盤子或小碟子邊沿上,掰下一塊塊塗油食用。使用餐具時應按照刀叉的順序,最先使用最外邊的一副,左手持叉,右手握刀,切食物時,應該用左手叉子壓食物,右手拿刀,將食物切割成適合自己食用的小塊食物送入口中,注意不要因用力過大使食物滑出或碰壞杯盤。牛肉、雞腿等肉菜要從左側切起,大小以能入口為宜。吃帶刺的魚,吃完上層剔出魚刺放在盤邊,不要將魚翻過來。就餐過程中暫時離開,或者稍作停息,應該把刀叉呈八字形擺在盤沿上,一道菜吃完,應該把刀、叉合攏平行擺在盤沿上。

使用餐巾是為了防止食物油沾汙了衣服。西餐廳裏,餐巾被折成花形放在水杯或者平放在盤子上。在正式宴會上,進餐前客人需待主人先拿起餐巾時,自己方可拿起,打開餐巾平鋪在自己的雙膝上,以能接住滴落的湯、食為宜,也可用就餐時擦手或嘴上的油漬之用。餐巾可以用來擦嘴,可是要注意使用餐巾的內側,不能用餐巾擦桌上的餐具和桌子。直接用餐巾去擦拭餐具,是對餐具衛生狀況的不信任,對主人或餐廳服務人員來說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另外,在就餐過程中如果有事須臨時離開一會兒,應將餐巾折好放在桌子上,不要隨意揉成一團或順手往椅子上一扔,否則服務員會認為你已經用餐完畢。退席時,主人將餐巾放在桌上,意味著客人可以起立了。這時就可以離席了。

(四)西餐用酒小常識

大多數中式宴會上,隻用一種酒,至於一開始就用,還是上主菜時用,則根據主人的安排而定。然而,西餐的用酒比較麻煩,酒和菜要相配,考究的話,整個宴會要用幾種酒。

洋酒按色澤分為紅酒、白酒、玫瑰色酒;按性質分為低度酒、高度酒;按甜度分為甜酒、中性酒、無甜味酒。一般酒性愈小,所用的酒杯愈大,如香檳酒杯大於紅葡萄酒杯大於白葡萄酒杯大於雪利酒杯大於波爾圖酒杯大於烈性甜酒杯。

下麵具體介紹一下洋酒和西式菜肴的搭配:

(1)吃羹湯時,用雪利酒;

(2)吃魚、海鮮時,用無甜味白葡萄酒;

(3)吃肥膩、味濃的牛羊肉、野味時,用高度紅葡萄酒,最常用的是勃艮第酒;

(4)吃味道清淡的牛羊肉時,用低度紅葡萄酒,如波爾圖酒;

(5)吃禽類肉食時,用低度紅葡萄酒、中性無甜味白葡萄酒或玫瑰葡萄酒;

(6)吃奶酪時,用紅葡萄酒、波爾圖酒;

(7)甜味白葡萄酒或香檳酒可以和布丁一起上桌。

(五)麵對不熟悉的食物,怎麼辦?

有一樣是肯定的,那就是你在外麵走動得越多,你的餐桌前就越可能擺上那些神秘的、無法形容的飯菜,而這些食物——在你的腦海中——隻有在那種可怕的配有插圖的烹調書中才會出現,像活魚、熊掌湯、巧克力蚱蜢、海藻、鯊魚翅湯、馴鹿舌,甚至做熟的蠍子等。但還不隻這些,更可怕的是,作為尊貴的客人,你可能還會吃到綿羊的眼珠(中東地區),甚至還會有猴腦(東南亞)。

自然,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去尋求幫助,把這些食物推到一邊,或者更糟,你的胃可能已經受不了而開始嘔吐起來。在這時你要想到:一是,你是尊貴的客人,主人請你吃的可能是他們國家的美味,你若拒絕,可能會被當成一種侮辱;二是,這個國家的人們在許多個世紀以來一直都在吃這種特殊的食物,而不會受到任何懲罰,因此你大可不必擔心。

而且,當我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一些北美人非常喜愛的食物就有可能是其他國際友人覺得惡心的食物,如烤火雞、肉汁、花生醬、無醇飲料(以黃樟油、冬青油為香料的無醇飲料)、醬(蕃茄醬等)、粗玉米麵、山核桃餅、南瓜餅、半生肉排、爆米花,許多快餐甚至包括熱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