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社交禮儀與心理(2)(3 / 3)

當你麵對那些令你感到厭惡、惡心的食物,你該怎麼辦呢?這裏有幾個方法能幫你渡過難關。

方法1:使用轉移法。意思就是你可以把煮熟的蚱蜢暫且當作一種脆餅幹,而把那些螞蟻當成早餐時的穀類食品。

方法2:隻管吞下去——不要去想你所吃的動物活著時的樣子。

方法3:把它撕成小塊,然後迅速吃掉。

◎敬酒

敬酒也就是祝酒,是指在正式宴會上,由男主人向來賓提議,提出某個事由而飲酒。在飲酒時,通常要講一些祝願、祝福之類的話甚至主人和主賓還要發表一篇專門的祝酒詞。祝酒詞內容越短越好。

敬酒可以隨時在飲酒的過程中進行。要是致正式祝酒詞,就應在特定的時間進行,並不能因此影響來賓的用餐。祝酒詞適合在賓主入座後、用餐前開始,也可以在吃過主菜後、甜品上桌前進行。

在飲酒特別是祝酒、敬酒時進行幹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議,可以是主人、主賓,也可以是在場的人。提議幹杯時,應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後,再以左手托扶杯底,麵帶微笑,目視其他在場來賓,特別是自己的祝酒對象,同時嘴裏說著祝福的話。

有人提議幹杯後,要手拿酒杯起身站立。即使是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杯子做做樣子。將酒杯舉到眼睛高度,說完“幹杯”後,將酒一飲而盡或喝適量。然後,還要手拿酒杯與提議者對視一下,這個過程就算結束。

在中餐裏,幹杯前,可以象征性地和對方碰一下酒杯;碰杯的時候,應該讓自己的酒杯低於對方的酒杯,表示你對對方的尊敬。用酒杯杯底輕碰桌麵,也可以表示和對方碰杯。當你離對方比較遠時,完全可以采用這種方式代勞。如果主人親自敬酒幹杯後,要回敬主人,可和他再幹一杯。

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先後順序,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即使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對他的稱呼,避免出現尷尬或傷感情。如果你有求於席上的某位客人,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也要先給尊長者敬酒,不然會使大家很難為情。

如果因為生活習慣或健康等原因不適合飲酒,也可以委托親友、部下、晚輩代喝或者以飲料、茶水代替。作為敬酒人,應充分體諒對方,在對方請人代酒或用飲料代替時,不要非讓對方喝酒不可,也不應該好奇地“打破砂鍋問到底”。要知道,別人沒主動說明原因就表示對方認為這是他的隱私。

在西餐裏,祝酒幹杯隻用香檳酒,並且不能越過身邊的人而和其他人祝酒幹杯。

◎飲茶

茶是中國人最喜愛的飲料之一,也為外賓所樂於接受。在辦公室、家裏接待來訪者,茶水是必備的。專門舉行茶話會招待來賓也是談判活動中經常采用的。

為客人沏茶之前,首先要洗手,並洗淨茶杯或茶碗,要特別注意茶杯或茶碗有無破損或裂紋,殘破的茶杯、茶碗是不能用來待客的。還要注意茶杯、茶碗裏有無茶鏽,有的話,一定要清洗掉。茶具以陶瓷製品為佳。

沏茶前,可事先征求客人意見,是喜歡紅茶、綠茶還是花茶。就外賓的習慣,一般美國人愛喝袋泡茶,歐洲人愛喝紅茶,日本人愛喝烏龍茶。

茶水不要沏得太濃或太淡,每一杯茶斟得八成滿就可以了。正規的飲茶,講究把茶杯放到茶托上,一同敬給客人,杯把要放在左邊。若是飲用紅茶,可準備好方糖,請客人自取。

喝茶時,不允許用茶匙舀著喝,而應直接端起茶杯、茶碗喝。

上茶時可由主人向客人獻茶,或由招待人員給客人上茶。主人向客人獻茶時,應起立,並用雙手把茶杯遞給客人,然後說一聲“請”。客人也應起立,以雙手接過茶杯,道以“謝謝”。不要坐著不動,任主人為自己張羅。添水時也應如此。

由招待人員上茶時,要先給客人上茶,而後再給己方人上茶。若客人較多,應先給主賓上茶。上茶的具體步驟是,先把茶盤放在茶幾上,從客人右側遞過茶杯,右手拿著茶托,左手輕附在茶托旁邊。若茶盤無處可放,應以左手拿著茶盤,用右手遞茶,注意不要把手指搭在茶杯邊上,也不要讓茶杯撞在客人手上,或灑客人一身。如果妨礙了客人的工作或交談,招待人員要說一聲“對不起”。客人則應對招待人員的服務表示感謝。

如果用茶水和點心一同招待客人,應先上點心。點心應給每人上一小盤,或幾個人上一大盤。點心盤應用右手從客人的右側送上,待其用畢,即可從右側撤下。

不論是主人還是客人,喝茶時隻宜小口仔細品嚐,切忌大口吞咽,發出聲響。遇到漂浮在水麵上的茶葉,可用杯蓋拂去,或輕輕吹開,不可用手從杯中撈出扔在地上,也不要吃茶葉。

舉行茶話會招待賓客時,通常在下午4時左右開始,設在客廳之內。準備好坐椅和茶幾就行了,不必安排座次。茶話會上除飲茶外,可以上一些點心或風味小吃。

我國舊時有以再三請茶作為提醒客人應當告辭了的做法。因此,在招待老年人或海外華人時要注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勸其飲茶。

◎飲“功夫茶”

飲“功夫茶”的步驟要求很嚴格,一般來說,正式場合飲“功夫茶”有11個步驟。

1.嗅茶。這個步驟主要是向客人介紹茶的品色,展示茶的品種,以及介紹該茶的特點及風味。

2.溫壺。溫壺是沏茶的第一步驟。平時應該檢查茶具有無缺損,如有要及時更換。茶具完好即將少量開水衝入茶壺中,然後將水倒入茶船。

3.裝茶。用茶匙把茶葉裝入茶壺中,這樣可以避免手中氣味混入茶中。一般來講,茶葉的裝入量以半壺為宜。

4.潤茶。用沸水衝入壺內,待壺滿後用特別的竹筷子刮去壺麵的茶沫,將水倒入茶船。

5.衝泡。衝泡才是正式泡茶。注意泡茶要用開水,但不要用煮沸的開水。

6.澆壺。泡好茶之後,蓋上壺蓋,為了使壺內壺外的溫度一致,要在壺身外也澆上開水。

7.溫杯。在泡茶的間隙過程中,利用這段時間用茶船中溫茶潤茶的水,漫澆一下小茶盅。

8.運壺。茶泡好後,倒茶前,應將茶壺提起在茶船邊巡行數周,以免壺底水珠滴入茶盅。

9.倒茶。將小茶盅一字排開,提起茶壺由左而右,從右而左來回衝注,俗稱“巡茶”。倒茶千萬不要一杯倒滿再倒下一杯,這樣倒出的茶每杯濃度不均。

10.敬茶。主人將倒好的茶雙手捧起,第一杯恭敬地獻給在座的客人。如果客人不止一位,第一杯應捧給一位尊長者。

11.品茶。客人接過茶盅應細細品之,詳觀茶色,細聞茶香,小口品茶,盡享飲茶之樂趣,也可飲後讚美幾句以示認可。

◎飲咖啡

咖啡可以自己磨好咖啡豆以後用咖啡壺煮製,也可以用開水衝飲速溶的。一般認為自製的咖啡檔次較高,而速溶的咖啡隻是節省時間罷了。

飲用咖啡時可以加入牛奶和糖,稱為牛奶咖啡;也可以不加牛奶和糖,稱為清咖啡。加入咖啡的糖通常都用方糖,它被放在專門的器皿裏。砂糖可用咖啡匙舀取,直接加入杯內;也可先用糖夾子把方糖夾在咖啡碟的近身一側,再用咖啡匙把方糖加到杯子裏。如果直接用糖夾子或手把方糖放入杯內,有時可能會使咖啡濺出,從而弄髒衣服或台布。

咖啡匙是專門用來攪拌咖啡的,飲用咖啡時應當把它取出來。不要用咖啡匙舀著咖啡一匙一匙地慢慢喝,也不要用咖啡匙來搗碎杯中的方糖。如果嫌剛剛煮好的咖啡太熱,可以用咖啡匙在咖啡杯中輕輕攪拌使之冷卻,或者等待其自然冷卻,然後再飲用。用嘴把咖啡吹涼是不合禮儀的動作。

在餐後飲用的咖啡,一般都是用袖珍型的杯子盛出。這種杯子的杯耳較小,手指無法穿出去。但即使用較大的杯子,也不需用手指穿過杯耳再端杯子。盛放咖啡的杯碟也是特製的,應把它們放在自己的麵前或右側,杯耳應指向右方。咖啡杯的正確拿法,應是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把兒將杯子端起。喝咖啡時,用右手拿著咖啡杯耳,左手輕輕托著咖啡碟,慢慢地向嘴邊輕啜,避免發出響聲。不宜舉杯大口吞咽,或俯首去吸咖啡。有時也會遇到一些不方便的情況,例如,坐在遠離桌子的沙發中,不便雙手端著咖啡飲用,此時可用左手將咖啡碟置於齊胸的位置,用右手端著咖啡杯飲用。飲畢,應立即將咖啡杯置於咖啡碟中,不可將二者分別放置。添加咖啡時,不要把咖啡杯從咖啡碟中拿起來。

有時飲咖啡可以吃一些點心,但不要一手端著咖啡杯,一手拿著點心,吃一口、喝一口地交替進行。飲咖啡時應當放下點心,吃點心時則應當放下咖啡杯。

◎吃水果

水果可以補充適當的維生素和其他營養,在非正式場合並沒有對吃水果有過多要求,怎麼吃並不重要,然而在正式場合,請客人品嚐水果時,吃水果就要同禮節聯係在一起了。

在正式場合,要用清潔的果盤盛裝水果,端上水果的同時應該準備好水果刀或成套的水果餐具,並且要保證不論是水果刀還是成套的水果餐具的清潔。

通常來說請客人們品嚐水果應該預備一種以上水果,以便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選擇的機會。水果應該在洗淨後裝入水果盤中,切忌用手直接拿水果。主動為客人削水果、剝水果皮都是不衛生的。注意不要拿著削好、剝好的水果硬逼著人吃,這些也是不太禮貌的行為。

請人吃一些需要去皮的水果,像西瓜、哈密瓜、香瓜、菠蘿時,事先應去皮,切塊,裝盤,吃時可用水果刀切成小塊,再用叉子取食。有時在家吃瓜,直接切塊遞上未嚐不可,不過至少要準備一個水果盤,使客人把切塊後的瓜果放在盤中端著食用,同時應該注意細節,事先準備好客人擦手的毛巾。

在宴會上吃水果,食者應根據不同種的水果采用相應的食用方法。梨和蘋果,應用刀切成4~8瓣,再用刀去皮核,然後拿著吃或用叉子、牙簽插著吃;香蕉可用手剝皮,用刀切成小塊吃,整根拿著吃是不雅的;橘子可用手剝了皮,一瓣一瓣地吃;而橙子則需用刀切成4~8塊,像吃西瓜那樣,將皮剩下;葡萄不可整串拿著吃,而要用手一個個揪下來吃。遇有果核時,應用手掌托在嘴邊,將果核吐於掌中,然後棄於盤沿,與吐魚刺肉骨一樣,直接吐在桌布上是十分不雅的;西瓜、菠蘿等水果通常都是去了皮切成塊公用,使用叉子或牙簽插著食用。

外出做客在社交場合時,吃水果也有許多要求。例如,首先應把手洗淨,吃葡萄不可整串拿著吃,而應一顆一顆揪下來吃。吃帶核的水果要用手遮著嘴吃,以便把果核吐在手中或匙中,然後放到果皮盤內。吃李子,可先用手將其掰開,去核後再吃。杏、桃之類的水果以水果刀去皮去核後,應分成適當的小塊食用。橘子、荔枝去皮即可吃。吃水果時不宜一下把嘴塞滿,而應當一小口一小口地吃,不要邊吃邊談,更不允許把果皮、果核亂吐、亂扔。另外,無論客人招待多麼罕見的水果,都不允許悄悄地拿走。這些經常被視為沒有教養的表現。

◎宴會交談

宴會為社交和娛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一般來說參加宴會的客人很難相互認識,鑒於此,主人應該一一介紹。介紹時應注意要向客人說明來賓的構成,具體在介紹某人時要將他的姓名、稱銜和職業愛好等一一介紹。

交流是宴會上客人相互了解和結識的前提,因此要注意宴會上的談話內容的選擇,要盡量達到大部分參加宴會的客人都有興趣。一般比較適合談一些愉快健康的見聞或真切的感受等。談話的形式可分為以下三種。

(1)全體客人同時參與談話,而對於這種交談,通常最近的新聞大事、社會消息、市場經濟為大家談論的焦點。

(2)臨近座位上兩人的談話,如個人愛好、個人最近身體或工作情況等都是不錯的開場論題。

(3)多人談話包括同席人,但不是全體,談話時,最好找一個適時的主題開始,如文學藝術、體育、音樂等。

談話的同時還要注意談話時氣氛的調節,切忌隻同親近的人或就近的人談而冷落了全席的人。不應該閉口不談,應始終找些共同的話題,引起全席人的情緒,調動氛圍,使氣氛熱烈而歡快。但交談時盡量不要涉及政治方麵的問題,因為政治上大家難免有不同看法,甚至完全對立,造成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局麵,鬧得宴席上很不愉快。談話時也盡量不要談及職業問題,一談起職業來就容易使人感到有比高低之嫌。

◎酒桌上如何“說”出水平?

談起喝酒,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切身體會,“酒文化”也是一個既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現代人在交際過程中,已經越來越多地發現了酒的作用。

的確,酒作為一種交際媒介,迎賓送客,聚朋會友,彼此溝通,傳遞友情,發揮了獨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奧妙”,有助於人際交往的成功。

1.眾歡同樂,切忌私語。

大多數酒宴賓客都較多,所以應盡量多談論一些大部分人能夠參與的話題,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麵不同,所以話題盡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獨尊,天南海北,神侃無邊,出現跑題現象,而忽略了眾人。

特別是盡量不要與人貼耳小聲私語,給別人一種神秘感,往往會產生“就你倆好”的嫉妒心理,影響喝酒的效果。

2.瞄準賓主,把握大局。

大多數酒宴都有一個主題,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時首先應環視一下各位的神態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單純地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機會,更不要讓某些嘩眾取寵的酒徒攪亂東道主的意願。

3.語言得當,詼諧幽默。

酒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所以,應該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語言得當,詼諧幽默很關鍵。

4.勸酒適度,切莫強求。

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想方設法勸別人多喝幾杯,認為不喝到量就是不實在。

“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會破壞原有的朋友感情。

5.察言觀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讚賞,就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因為與人交際,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6.鋒芒漸射,穩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場合,正確估價自己的實力,不要太衝動。盡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說話的分寸,既不讓別人小看自己又不要過分地表露自身。選擇適當的機會,逐漸放射自己的鋒芒,才能穩坐泰山,不致給別人產生“就這點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實力。

◎飯桌上如何“吃”出形象?

人的氣質隨處可見,即使吃飯時也不例外。用餐時的習慣和姿勢同樣可以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反映一個人的氣質。在這裏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吃東西時應注意的禮儀要求。

首先,餐桌上要保持神情自然。貪吃是參加會餐或宴會最忌諱的。別人還沒有入席的時候,就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餐桌上的菜肴,或下意識地玩弄和敲打餐具,好像是在催促主人趕快開吃。開餐後,又狼吞虎咽大塊往嘴裏塞食物,把嘴撐得鼓鼓囊囊的。這樣做既沒有禮貌,又缺乏教養。吃東西正確的做法是:在入席落座後,應該神情自若,一麵做好就餐的準備,一麵可以與同桌的人隨意交談,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就餐氣氛。在就餐時,應該細嚼慢咽。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符合餐桌上的禮儀要求。

其次,吃東西過程中要保持禮貌,動作要文雅。就餐時要考慮自己的身份,以客人身份就餐,切不可搶在主人前麵。就餐時不要挑食,也不要隻盯住自己喜歡吃的菜猛吃,吃到口味不合的菜,一定要忍住,切不可吐舌頭或做怪相。夾菜也要講文明,一次不要夾太多。夾菜要小心,不要碰到鄰座,注意不要灑在桌上菜或湯。在就餐時,發出太大的聲音,如喝湯時“咕嚕咕嚕”作響,吃飯菜時“叭叭”作響,都是不禮貌的行為。另外,還要注意不要嘴裏塞滿食物的時候與人談論。取遠處的食物時,不要欠身夠拿,可請鄰座或侍者傳遞。如果是旋轉餐桌,應等菜肴轉到自己麵前再動筷,不要搶在鄰座之前夾菜。用餐後,用餐者可以用餐巾或侍者送來的熱毛巾擦嘴和手,但不宜擦其他部位。打嗝順氣要有節製,不要發出太大的聲音,以免貽笑大方。主人離席後客人方可離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