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對中國是否是世界領先經濟力量的看法
盡管皮尤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國家認為中國正在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領先經濟力量。大多數西歐國家更是認為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 “領頭羊”。但周邊國家對此並不認同。2012年的皮尤調查數據表明,不管是認為中國是合作夥伴的巴基斯坦還是認為中國是敵人的日本,都更認可美國是全球領先的經濟力量,而非中國。在日本,有45%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是全球領先的經濟力量,認為中國的比例為43%。在巴基斯坦,認為美國和中國是全球領先經濟力量的比例分別為48%和27%;在印度,這一數字為37%和17%。俄羅斯是周邊國家中唯一一個認為中國的經濟力量超過美國的國家,二者分別為33%和26%,差別不大。
(四)中美兩國在周邊國家的影響力比較
伴隨著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實施,戰略重心向亞太轉移,以及中國的快速發展所需要的戰略空間加大、周邊國家政局的變動等因素,近年來,中國、美國和周邊國家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根據皮尤和BBC的調查,中國在周邊國家的影響力略遜於美國。除巴基斯坦和俄羅斯對中國的一貫好感外,其他幾個國家中,對美國影響力的積極評價都高於中國。印度尼西亞對中國的好感度略高於美國。與前幾年相比,中國在周邊國家的好感度範圍並沒有擴大。我在周邊麵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五)幾點思考
1、通過分析近幾年的民調數據可以發現,我周邊國家民眾對我認知的地區和國家差異持續存在,對中國積極評價改觀較少。像日本、韓國、印度,對中國的積極評價並未隨著時間而有所增加。相反,對中國的負麵評價持續增多。這一勢頭需要我們警惕,特別是在美國戰略重心向亞太轉移的行動加快這一現實情況下,中國如何通過更有效的文化交流、媒體傳播改變這些國家民眾對中國的負麵認知,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2、中國經濟發展的吸引力對受訪國民眾的影響正在減弱。如何使經濟影響力轉化為好感度和軟實力,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原先較為認可中國經濟發展對本國積極作用的國家,如印度、俄羅斯,近兩年來持相反觀點的民眾比例逐漸增多,甚至超過前者。實際上,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周邊鄰國經濟發展和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擴大就業的重要推動力,如何讓受訪國民眾切切實實認識到中國經濟發展對本國的好處是我們對周邊國家傳播和公共外交的一個重要任務。
3、針對民調中反映出的問題,我們要分國別有針對性地解疑釋惑。如同樣認為中國的軍事發展對本國是一件壞事情,俄羅斯和印度民眾的出發點是不同的。俄羅斯主要擔心中國搶占其軍備出口市場,而印度則擔心中國的戰略威脅。要根據每個國家不同的發展情況和具體國情來做工作,提升我在周邊國家中的形象。民調數據體現的隻是一個結果,要深入分析民眾形成這種認識的原因,分析民調結果背後的影響因素,再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提升我在周邊國家的好感度。
4、西方民調機構開展的民調背後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政治考量,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皮尤和BBC作為西方國家(委托)開展民調的權威機構,在其問題設置和報告分析以及調查時間選擇上都會受到西方國家利益的影響。而重視對他國民眾對華認知的調查研究並建設國際上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民調機構、發布權威性的調查報告也是我國增強國際話語權和軟實力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來自中國外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