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邊國家民眾對華認知分析(2 / 3)

(二)對中國經濟發展和軍力建設的評價

受調查國家對中國經濟和軍事領域的看法,總體上可以分為三類:對中國經濟和軍事建設都持好感;認可經濟建設,擔憂中國軍事威脅;既不認同中國經濟也不認同中國軍事,總體上將中國視為敵人。具體情況如下:

1、認可中國各方麵的發展。從國家上來看,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和軍事實力增長認為是好事情的比例都比較高,也更傾向於認為中國是合作夥伴而非敵人。

作為中國的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在曆次調查中,巴民眾都表現出了對中國的極大好感。對中國的經濟建設和軍力建設都評價很高。2008年、2009年、2010年將中國視為合作夥伴的比例平均超過了80%,而視中國為敵人的比例在3%及以下。2007年,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對本國的影響都大大超過了持相反觀點的比例。在中國軍事建設對本國的影響方麵,馬來西亞超過一半的民眾持認可態度。印度尼西亞認可和反對的比例相近,後者略高於前者。2008-2010年,平均有超過一半的印尼民眾將中國視為合作夥伴,視中國為敵人的觀點平均在10%以下。2011年,印尼民眾對中國經濟發展和軍事發展認可的比例都超過了持相反觀點的比例。

2、認可我經濟發展,擔憂我軍力建設。近年來,印度和俄羅斯認為中國既是經濟合作夥伴,又是軍事威脅。但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對本國的積極評價在逐漸降低。

調查結果顯示,印度對中國的軍事實力增長更多認為是一種威脅。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更多認為對本國是好事情。在對中國的戰略定位上,認為中國是合作夥伴和敵人的民眾比例都不在少數。值得注意的是,自2010年起,印度對中國的負麵看法增多,更多的人將中國視為敵人。而認為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是壞事情的比例都大大超過了認為是好事情的比例。俄羅斯對中國實力的增長“二元化認識”差異明顯。大多數的受訪者認為中國不斷增長的軍事力量對於本國來說是一件壞事情;2007年和2011年這一數據的比例分別為70%和74%。“中國軍事威脅論”在俄羅斯民眾心中也有較多的認同。而認為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力量對於本國來說是一件好事情的比例也在逐漸降低。2007年,認可和反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對本國積極影響的比例為53%和27%,差異較大。而到2011年,對中國經濟發展對本國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的比例接近,甚至後者還超過前者(41%對37%),這個傾向值得注意。如何減少俄羅斯民眾對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擔憂,值得我們注意。在對中國的戰略定位上,絕大多數的俄羅斯人認為中國是合作夥伴,認為中國是敵人的比例很少。2008年時的調查數據分別為49%和12%。2009年的調查數據為57%和10%。2010年的數據為49%和13%。

3、認為無論是中國的經濟發展還是軍事發展都對本國來說是壞事情。這方麵的典型是韓國。相對來說,日本民眾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認可更多一些。日本和韓國對中國的看法較為類似,在整體定位更傾向於將中國視為威脅。

對於中國的軍事實力增長對本國的影響,兩國的受訪者都表達了強烈的擔憂,其中2007年韓國有89%的受訪者認為這是一件壞事情,日本為80%;2011年,日本此項數據仍居高不下為87%。對於中國不斷增加的經濟力量,韓國認為是壞事情的比例也大大超過了好事情的比例。而對於“你認為中國是合作夥伴還是敵人這一問題”,兩國的受訪者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2008年,認為中國是敵人的比例略高於是合作夥伴的比例,但都在20%左右。更多受訪者選擇“中國既不是本國的合作夥伴也不是敵人這一選項”,這一人群占受訪者的一半左右,並且這一趨勢在近幾年來一直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