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講解要優化。老師上課的時候該講的當然要講,但要注意效率,語句要清楚,板書要工整。化學上有不少內容,如計算題型,確實是需要老師講解的,不講解學生很難掌握。但是,講解的時候要注意深入淺出,並能結合板書講解一些解題技巧。比如,例2將w克由NaHCO和NHHCO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熱,排出氣體後質量變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和NHHCO的質量比。
解析:由2NaHCO=NaCO+HO↑+CO↑和NH4HCO=NH↑+HO↑+CO↑可知,殘留固體僅為NaCO,可巧設殘留固體的質量為106克,則原混合物的質量為106克×2=212克,故mNaHCO=168克,mNHHCO=212克-168克=44克。這個是巧設數據的解計算題的方法。又如極值法。
例3取3.5克某二價金屬的單質投入5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8.25%的稀鹽酸中,反應結束後,金屬仍有剩餘;若2.5克該金屬投入與上述相同質量、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等反應結束後,加入該金屬還可以反應。該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A.24 B.40 C.56 D.65
解析:鹽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50克×18.25%=9.125克,9.125克鹽酸溶質最多產生H的質量為=0.25克。由題意知,產生1克H需金屬的平均質量小於3.5克×4=14克,大於2.5克×4=10克,又知該金屬為二價金屬,故該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小於28,大於20。答案選A。這個是極值法。化學上有很多巧妙的解題辦法,老師應該有針對性地講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強化實驗教學
隨著中考實驗題比重的增加,化學老師對實驗教學越發重視,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實驗教學也需要優化,不是說所有實驗都在課堂內開展就是好,也不是說將學校裏的實驗室都對學生放開就是好,需要講究策略。比如,在探究鐵製品容易生鏽的問題時,由於時間比較長,將它放在課堂上讓學生探究,那是好心辦壞事,因為一節課根本看不出鐵製品生鏽的,耽誤寶貴的課堂時間,假如講究策略,將此讓學生回家探索,就是比較好的教學方法。在強化實驗教學方麵,隻知道給學生開放實驗室還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學生數多,學校裏具備的器材是有限的,怎麼解決人多器材少的問題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引導、組織學生自製實驗器材,學生手裏有了器材,才能開展好實驗,才能達到強化實驗教學的目的,巧媳婦不做無米之炊,沒有器材談強化實驗教學,就是空談。
總之,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做好教學設計與指導者。如果教學措施不當,肯定會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一堂課能否上好,看似小事,但積少為多,隻有每一節課都得到重視,都取得好的效果,整個化學學科的教學質量才能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金相成.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2]李瑾瑜.當代外國教育——教育改革的浪潮與趨勢.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