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如何照顧地震中的傷殘人員?

在這次特大的地震災害中,幸存者中很多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身體傷害,其中許多人在一瞬間從一個健全的人變成了殘疾人。那麼如何讓他們能夠接受傷殘的現實,堅強地繼續生活呢?

及時地挽救他們的生命對於這突如其來的身體殘缺,很少有人能為之做好接受它的心理準備。身體上的傷殘給他們的打擊是沉重的。對於此類人群,首先要做的就是給他們及時、妥善進行醫療救助,要盡快、盡量地減輕他們身體上的痛苦,以防止病情的加重或者延誤,危及他們的生命。在地震中,很多傷殘人員主要是由於長時間的擠壓,四肢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很多傷殘人員麵臨截肢。這個時候,要盡一切努力保住受傷人員的四肢。同時,家人、朋友和社會各界應該對那些在地震中傷殘的人員給予正麵的鼓勵和支持,盡可能幫助他們實現未傷殘時的夢想。

提供及時有效的幹預作為一名心理幹預工作者,當與他們交談時蹲下來體會他們對於喪失的難以言語的痛苦同時讓他們看到生的希望在麵對失去的同時,生命的延續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次地震中,無論是喪失親人和父母的孩子,失去親人的成年人和老人還是地震後的傷殘人員他們都正在經曆喪失的痛苦無論是親人、朋友,還是心理工作者都應該成為他們最有力的社會支持,這些支持包括情感支持(擁抱、傾聽、理解、愛、接受),社會聯係(讓他感覺到屬於這裏,與其他人有共同的事情,讓人們一起分享活動),以及被需要感(感到自己對其他人很重要,他不會因為傷殘而變得沒有價值,他依然是有價值的、有用的、有益的。

長期有效的幫助地震中的傷殘人員,很多都可能會成為終生的殘疾人員。殘疾人福利機構應加大力度,讓這些在地震中殘疾的人員,能夠得到很好的照顧,並給他們提供再次重新麵對生存、生活的各種機。

三十五、醫護工作人員可以做些什麼?

醫護人員需要了解地震後容易出現的心理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是災後最容易出現的心理障礙,尤其是對於精神打擊比較大的人群,比如失去孩子的母親、失去雙親的幼兒、目睹親人慘死畫麵的人等等。在災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都還會在頭腦中反複經曆那些創傷性的畫麵,對於和創傷有關的信息反應劇烈,睡眠、食欲、生活都會被揮之不去的災難畫麵和經曆攪亂,感到痛苦、緊張、無助感的長期體驗。

恐懼性神經症也是一種災後常見的心理障礙。患者表現為對那些本不該恐懼的食物、場景、話語等外界信息的過度恐懼這種恐懼常伴隨明顯的緊張、出汗、顫抖等軀體反應甚至會因此發生一些退縮和逃避行為,對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

⑵焦慮性神經症,分為驚恐障礙和廣泛性焦慮障礙兩種。症狀都是表現出與現實處境不相符的緊張、焦慮不安、無所適從。驚恐障礙表現得比較集中急性症狀明顯,而且在突發過程中有明顯的瀕死感,令其在經曆一次發作之後惶恐不安。

強迫性神經症,包括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兩種,突出表現為自我強迫和反強迫同時存在,造成自我內部分離、對立的精神痛苦。

醫護人員進行心理調試的建議溫暖、真誠任何行動、語言都會對受災群眾心理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醫護人員溫暖、真誠的態度可以使幸存者減少恐懼感和孤感。

簡單地開始,不要急於與患者討論創傷事件介紹自己,詢問生還者在哪方麵需要幫助。除非他們自己4#先開始,否則不要首先開始創傷事件的討論。為幫助生還者在身心上感到舒適,可以問他現在正在做什麼他是否喜歡你的幫助他期待你如何幫助他他想要對你說什麼他現在樂意談論什麼等,以促進與他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

細心觀察,耐心傾聽幸存者很可能剛剛經曆了喪親之痛他們或許會保持沉默,細心觀察肢體語言和臉部表情可能會提供一些重要線索。在災難初期階段,人們可能尚未準備好要談論他們的感受,對於36些刺探他們內心體驗的問題會覺得不舒服或者被激怒。因此,耐心的引導和傾聽就顯得尤為重要。

增強安全感,減輕幸存者的恐懼心理由於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和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受災群眾通常會有恐懼心理。個體的心理恐懼會導致情緒失控和非理智行為的產生,災區謠言的傳播則會推動群體心理恐懼的發展。因此,除了積極的救援外,要利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如電視、廣播、手機短信、布告等),迅速發布有關災情的權威信息,以阻止相關謠言的傳播,降低受災群眾心理恐慌的程度穩定受災群眾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