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地震後老師如何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調整?

傾聽並容忍孩子重述事件。

鼓勵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支持。

傾聽孩子對災難事件的誤解特別是那些自責或奇特的想法。

尊重並鼓勵孩子表達對害怕的感受、對死去親人的回憶,允許孩子哭泣、悲傷。

對於年齡較小或是同性別的孩子可以適時經常性地給予撫慰與擁抱增加其安全感。

讓孩子知道出現這些強烈的哀痛、罪惡感、做噩夢等的反應都是正常的。

教師要避免把自己的害怕和不安傳輸給孩子,加深他們懼怕的心理。

讓孩子禱告、祈福、寫信給死去的親友,通過寫信和口頭的禱詞,舒緩情緒。

告訴他發生了什麼,協助孩子產生對災難事件的真實看法。

不斷提醒孩子放心你和他現在都很安全,也一直會在一'起。

預期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會暫時不夠好。

了解孩子的退化行為不要氣憤、指責但仍應要求孩子有基本的禮節與遵守常規。

逐步讓孩子能重新掌握原可自理的學習生活的節奏。協助孩子尋找一些能帶給他們成就感或建立自尊的。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利用每周固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衛生教育或進行團體心理輔導。

組織適當的文娛體育活動,鼓勵孩子參與進去。

協助孩子了解“災難會造成心理創傷”的事實,並知道需要時間來克服。

當孩子出現憂鬱、易出意外、魯莽行為以及個性改變的跡象,應加以關心與了解,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三十、在幫助受災親朋好友時,應注意些什麼?

允許並傾聽他重述事件及對逝去親人的各種感覺。支持與接受他表達情緒和對逝者的回憶,允許他哭泣,甚至可以幫他宣泄情緒。

幫助他參加各種和死去親人告別、悼念、紀念的儀式有利於他順利走出悲傷哀悼的過程。

多陪伴,適時給予身體的撫慰與擁抱。

他可能會出現一些反常的表現:易怒、興奮、不安、絮叨,應保持理解和寬容的態度,最好能夠在一起,以增強相互的依賴和安全感。

告訴他在災後一段時間出現身體和心理的反應是正的。

照顧他的生活寢食,當出現失眠、做噩夢時可以在入睡前陪他,或放點輕鬆音樂。如果一直無法入睡,則可以考慮陪他睡覺。

協助他找到支持團體或有關的社會資源,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如果他在這次災難中殘廢了:告訴他發生了什麼,鼓勵他麵對現實而不是對其隱瞞。要接受他殘廢的事實給予以前一樣的關照不要讓他產生被歧視的感覺。

要鼓勵他多與他人接觸,放手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事情要給予表揚,以幫助其增強自信心,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三十一、如何照顧父母失蹤或喪失的兒童和青少年?

與成年人相比,兒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都不完善,他們正處於人生的起步階段,自身還不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家人特別是父母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支持和依靠。麵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失去父母的傷痛會給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帶來嚴重的打擊,未來的人生道路怎樣繼續?麵對在地震中父母失蹤或喪失的兒童與青少年,我們應該:確保他們的安全地震後,應首先確保兒童與青少年的安全,確定他們玩耍的區域是安全的,並有人看管不要讓他們體會到第二次的不安全感和喪失感。他們感到害怕時,一定要在身邊保護和安慰他們。兒童和青少年,特別容易從成年人身上尋找有關安全性和恰當行為的線索,在可能的情況下,把他們安置在表現相對鎮定的成年人或同齡人附近。如果可能,避免讓他們接近那些非常不安的人。對那些看到其他受災者有極端反應的兒童和青少年進行42簡要的解釋,告訴他們正在發生什麼,並保護他們遠離記者及其他媒體工作人員。告訴兒童與青少年他們可以拒絕媒體采訪,如果他們想要被采訪的話,身邊應該有一位可以信賴的成年人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