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汶川地震對人們所造成的心理創傷會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有組織、有計劃的心理危機幹預對於災區人們心理重建意義重大。
十一、災難心理危機救援有哪些常用的技術與方法?
支持技市應用暗示、保證、疏泄、改變環境等方法給予求助者以心理支持,盡可能緩解當前的心理危機,幫助患者穩定情緒。
溝通技市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溝通和木目互信任,有利於地震災民恢複自信和減少對生活的絕望感,保持心理穩定和有條不紊的生活,以及改善人際關係。
幹預技市情緒穩定技術傾聽與理解:傾聽與理解,並作適度回應,但避免將自身的想法強力口給對方。
適度的情緒釋放:運用語言及行為上的支持,幫助適當釋放情緒,恢複心理平靜。
改善應對方式:幫助受災群眾思考選擇積極的應對方式強化個人的應對能力,提高個人的控製感和適應能力。
情緒正常化技術:幫助群眾了解災難後的心理反應及對自己的影卩向程度。引導受災群眾說出在災難中的感受、恐懼或經驗,幫助他們明白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
釋疑解惑:對於受災群眾提出的問題給予關注、解釋及確認,減輕疑惑。
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災難後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別與應對知識,幫助他們積極應對,恢複正常生活。
心理谘詢技術共情、傾聽以及非言語行為的觀察等。
放鬆技術包括呼吸放鬆、肌肉放鬆、想象放鬆等。但須注意,分離症狀明顯者不適合使用放鬆技術。
其他技術實際協助:提供實際的幫助,協助受災群眾調整和接受因災難改變了的生活環境及狀態,盡可能地協助他們解決麵臨的困難。
重建支持係統:幫助患者確認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明確自己能夠從哪裏得到相應的幫助,包括家人、朋友及社區內的相關資源等,從而協助其與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來源(包括家庭成員、朋友、社區的幫助資源等)間建立聯係獲得幫助。聯係其他服務部門。
十二、什麼叫共情?需要注意些什麼?
共情通常也被稱為共感、同理心、神入、投情、通情達理。共情是指用求助者的眼光、角度、心情來看問題,從而能夠體驗到不斷流過求助者心頭的感受、情緒和想法。在共情狀態中,谘詢者和求助者“在一起”,然後,谘詢者再把感受到的求助者的感受再傳達給求助者這就是共情。
在表達共情時,需要注意下述問題。
走出自己的參考係統,進入求助者的內部參考係統共情要求谘詢師將自己放在求助者的處境中來嚐試感受他的喜怒哀樂。對此感受越準確,共情的層次就越高。因此,谘詢者需要多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我是否主觀性很強?”“我是否對求助者抱著開放接納理解的態度?”“我是否彳到了設身處地地進入求助者的內心世界中去?”
向求助者驗證當谘詢者不太肯定自己是否做到了共情時可使用嚐試性、探索性的語氣來表達,請求求助者檢驗並作出修正。
善於製用非言語行為共情的表達除了言語表達外還有非言語行為,例如目光、麵部表情、身體姿勢、動作變化等等。有時運用非言語行為來共情比言語表達更簡便而有效,谘詢中應重視把兩者結合起來。
4共情應考慮到求助者的特點祀文化背景一般同性之間或成人與兒童間可以有某種身體接觸,例如谘詢過程中谘詢者握住求助者的手來共情,這在同性中可以用,異性間則不允許,尤其是對年輕異性。女性谘詢者對一位處於悲痛中的女性或兒童可用摟抱、愛撫等方式傳達自己的關切和理解,但不宜用於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