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知足感恩:28歲前的女人簇擁幸福的秘訣(1 / 2)

人,最悲哀的也許便是看不到自己生命的美,讓歡樂恍然遠去,留下無盡的悵惘和遺憾。28歲前的女性要想簇擁幸福,不應該去強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得不到的未嚐不是一種殘缺的美。它會使你永遠擁有希望和信心,從而努力不懈去追求。而終日停留在抱怨哀歎中,隻能是浪費生命,虛度光陰,毫無意義。

知足讓生命之舟輕靈

你或許是平凡的,但你不一定就不是幸福的,你的財富往往就是這些看似平凡的東西。28歲前的女人,隻要你擁有一顆知足的心,就不會被虛榮蒙上你的眼睛,你才能夠發現這一切,它們都不應當被你忽略。

也許人類最大的缺點,便是貪心。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喜歡羨慕別人的生活,總愛抱怨自己對生活的不滿。有一些愛苦惱的女人,看到別人比自己長得漂亮,看到別人的男友穿華服、開名車,看到別人的孩子聽話又聰明,便開始長籲短歎,整日哭喪著臉,沒有開心的時候。她忽略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健康的身體、和睦的家庭、安定的工作、知心的朋友,等等,而這些也許正是別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也許人類最可悲的便是看不見自己生命中的美,讓歡樂恍然逝去,留下無盡的遺憾。

人,不應該去強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得不到未嚐不是一種缺憾美。它會使你永遠擁有希望和信心,從而努力不懈地去追求。而終日停留在抱怨哀歎中,隻能是浪費生命,虛度光陰,毫無意義。

生活,帶給我們很多歡笑、很多快樂,我們應該感激生活!我們應該知足,身體是健康的,我們就已經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筆財富,那些躺在醫院裏的病人是多麼羨慕能在陽光清風下徜徉的人群啊!我們同樣應該知足,家庭是幸福美滿的,這也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大的恩惠,有關心和支持我們的親人,使我們知道世界上有一個溫暖的地方永遠為我們敞開大門,那就是家!我們應該知足,無論在世界哪一個角落,總有二三知己為伴,即使隻是一條鼓勵的短信,也能夠使我們鬥誌重生,投入新的人生挑戰中去。

所以,我們不必感歎別人的富裕,嫉妒別人的權勢,因為我們的生命中也有很多讓別人羨慕的精彩。拋開那些無休止的欲望吧,它隻會令人徒增煩惱。隻有當你知道自己幸福的時候,你才真正是幸福的人。

現在讓我們反躬自省,看看我們是否正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生活有時就像上帝設下的圈套,愚蠢的人們會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奮不顧身地向裏麵跳,而聰明人往往會控製自己的欲望,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再尋求新的發展。可是通常許多人都想不到這一點,常常身陷於泥潭而不自覺,常常守著幸福而不知幸福,常常望著世界而不明就裏,常常疲於奔波而迷失自我。為了填滿自己永無止境的欲望深淵而竭盡全力地追求著,當他們完成一個夢想後,又會有下一個目標,直至死亡為止。他們應該感到惋惜,因為他們為了欲望而放棄了許多他們應該好好珍惜的東西,可是到最後怎麼也體會不到什麼是幸福,白白勞碌了一生。

他們所缺少的,其實隻是一顆知足的心。

知足就意味著淡泊名利,超越塵世的俗欲而得到心靈的寧靜。它不是消極、無奈的心態;不是像古人那般隱居一隅或浪跡江湖,醉溪水臥竹林,覓一世外桃源不問世事;或是遁入空門,悟禪機,遠離世間。知足並不代表從此淡出人生舞台。

知足也不是說沒了煩惱、矛盾、痛苦和追求,不是躲避,也不是安於現狀的停滯不前。知足該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對待人生的得失、心平氣和地對待不幸和快樂,做到寵辱不驚。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知足是一種了不起的、不為世俗、名利所動的境界。我們可以積極地進取和探求,但是內心深處,一定要為自己保留一份超脫,做到知足者長樂。

28歲前的女人,隻有甘於平凡知足,才能笑對得失福禍,才能冷靜客觀地對待現實,正確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尋找自己生活、事業的最佳角度,否則,不求實際,一味地沉浸在欲望的漩渦中,隻會將自己淹沒。

常懷感恩之心

生活中,當我們享受清潔的環境時,我們要感謝那些保潔工作者;當我們喜遷新居,我們要感謝那些建築工人;我們日常的飲食,要感謝農民兄弟;當我們出行,要感謝司機;當我們讀一本好書,要感謝作者的創造。朝霞捧出了黎明,大地哺育了生靈,當我們出生之時,我們要感謝母親賜予的生命,以及生活贈與我們的友誼和愛情……所有的這些,我們都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體味和品嚐。

感恩是愛的根源,也是快樂的源泉。如果我們對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能心存感激,便能體會到人間的溫暖以及人生的價值。班尼迪克特說:“受人恩惠,不是美德,報恩才是。當她積極投入感恩的工作時,美德就產生了。”

感恩之心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快樂。為生活中的每一份擁有而感恩,能讓我們知足常樂。感恩不是炫耀,不是停滯不前,而是把所有的擁有看作是一種榮幸、一種鼓勵,在深深感激之中進行回報的積極行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擁有。感恩之心使人警醒並積極行動,更加熱愛生活,創造力更加活躍;感恩之心使人向世界敞開胸懷,投身到仁愛行動之中。沒有感恩之心的人,永遠不會懂得愛,也永遠不會得到別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