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為28歲前的女人贏得和諧的發展?(1 / 2)

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長的那塊木板,相反卻取決於那塊最短的木板。要使現有的這隻木桶裝更多的水,就必須設法增加這塊短木板的長度。這就啟示每一位28歲前的女人,應該自覺尋求和諧的發展。

平等互利的互惠原則

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盡量以相同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簡單地說,就是對他人的某種行為,我們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去回報。如果人家給了我們某種好處,我們就應該以另一種好處來報答他人的恩惠,而不能對此無動於衷,更不能以怨報德。

中國有句俗話: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任何人都不希望背後被同事或者朋友說成是小氣鬼,一旦被朋友請了一次客,就要牢牢地記住對方請客用了多少錢,並努力爭取盡快回請這個朋友,並計劃支出相應的金額。這其實就是回報的心理。

一位心理學教授做過一個小小的實驗,證明了這個定律。他在一群素不相識的人中隨機抽樣,給挑選出來的人寄去了聖誕卡片。雖然他也估計會有一些回音,但卻沒有想到大部分收到卡片的人,都給他回了一張。而其實他們都不認識他啊!

給他回贈卡片的人,根本就沒有想到過打聽一下這個陌生的教授到底是誰。他們收到卡片,自動就回贈了一張。也許他們想,可能自己忘了這個教授是誰了,或者這個教授有什麼原因才給自己寄卡片。不管怎樣,自己不能欠人家的情,給人家回寄一張,總是沒有錯的。

這個實驗雖小,卻證明了互惠定律的作用。當然,一個人,也可以使用這個原理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當從別人那裏得到好處,我們總覺得應該回報對方。如果一個人幫了我們一次忙,我們也會幫他一次,或者給他送禮品,或請他吃飯。如果別人記住了我們的生日,並送我們禮品,我們對他也會這麼做。

中國古代講究禮尚往來也是互惠定律的表現,這似乎是人類行為不成文的規則。

在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之間,你求別人辦事,如果沒有及時回報,下一次又求人家,就顯得不太自然。因為人家會懷疑你是否有回報的意識,是否感激他對你的付出。及時地回報,可以表現自己是知恩圖報的人,有利於相互的繼續交往。

如果不及時回報,也可能給你帶來一些麻煩。你一直欠著這個情,如果對方突然有一件事反過來求你,而你又覺得不太好辦的話,就很難拒絕了。俗話說:“受人一飯,聽人使喚。”可以說,為了保持一定的自由,你最好不要欠人情債。

當然,在關係很密切的朋友之間,就不一定要馬上回報,那樣可能反而顯得生疏。但也不等於不回報,隻是時間可能拖得長一些,或碰上機會再回報。

一個人必須明白,朋友間維護友誼要遵循著互惠定律,愛情之間也是如此。其實世上沒有絕對無私奉獻的愛情,不像歌裏和詩裏表現的那樣。愛情也是講求互惠互利的,雙方需要保持利益的平衡才能維持愛情的長久和諧。作為女性的你,若一味地索取對方的奉獻,那麼即使你再怎麼漂亮風情,即使對方再怎麼對你如癡如醉,久了也會疲倦的,甚至還可能導致你們關係的破裂。

28歲前的女性,請把互惠原理運用到生活中去吧,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像坐蹺蹺板一樣,要高低交替。一個永遠不肯吃虧、不肯讓步的人,即使真正得到好處,也是暫時的,他遲早要被別人討厭和疏遠。

融洽相處的黃金法則

想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去對待別人,這就是一條最有影響力的服務的黃金法則。每一個人會因他的付出而獲得相應的報酬,也就是說不管你付出的多少,你永遠會得到與付出相應的報酬。你今天的收入是你過去努力的報酬。假如你要增加報酬,你就要增加你的貢獻價值。從長遠來看,你的報酬絕對不會超過你的付出。

在一個又冷又黑的夜晚,一位老人的汽車在郊區的道路上拋錨了。她等了半個多小時,好不容易有一輛車經過,開車的男子見此情況,二話沒說便下車幫忙。

幾分鍾後,車修好了,老人問他要多少錢,那位男子回答說:“我這麼做隻是為了幫助你。”但老人堅持要付些錢作為報酬。中年男子謝絕了她的好意,並說:“我感謝您的深情厚誼,但我想還有更多的人比我更需要錢,您不妨把錢給那些比我更需要的人。”最後,他們各自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