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為28歲前的女人贏得和諧的發展?(2 / 2)

隨後,老人來到一家咖啡館,一位身懷六甲的女招待員即刻為她送上一杯熱咖啡,並問:“夫人,歡迎光臨本店,您為什麼這麼晚還在趕路呢?”於是老人就講了剛才遇到的事,女招待員聽後感慨道:“這樣的好人現在真難得,你真幸運碰到這樣的好人。”老人問她怎麼工作到這麼晚,女招待員說是為了迎接孩子的出世而需要第二份工作的薪水。老人聽後執意要女招待員收下200美元小費。女招待員驚呼不能收下這麼一大筆小費。老人回答說:“你比我更需要它。”

女招待員回到家,把這件事告訴了她丈夫,她丈夫大感詫異,世界上竟有這麼巧的事情,原來她丈夫就是那個好心的修車人。

隻要你在提供服務上多下工夫,你的收入一定會增加。永遠多走一裏路,永遠做多於所應當做的,你就一定會獲得倍增的補償。

28歲前的女人,想得到讚美,必先讚美他人;想得到愛,要先付出愛;要得到快樂,應先獻出快樂。播種終會收獲,隻問耕耘不問收獲的人,沒有什麼事情做不成,也沒有什麼地方到不了。

很多人都一直相信這樣的一句話,同時也把這句話送給所有28歲前的女性。這句話是:“任何一份私下的努力,都會有雙倍的回報,並在公眾場合被表現出來。”因此,28歲前的女人,為人處世時必須保持良好的態度,你是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

和諧發展的木桶定律

於今而言,木桶可算是一種相對比較古老的容器了。除了影視古裝戲中的道具外,現實生活中已難得一見,但與之相關的一個智慧啟示卻仍被人久久稱道,那就是“木桶定律”。

一隻木桶是由眾多木板箍在一起的,它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長的那塊木板,相反卻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人們把這一規律總結為“木桶定律”或“木桶理論”。

此一理論的創造者已不可考,它是一個典型的來自現實生活的經驗總結:簡單明了,直觀形象,卻寓意深刻,讓人回味。

眾所周知,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人們把這一規律總結為“木桶定律”或“木桶理論”。

根據這一核心內容,“木桶定律”還有三個推論:

其一,隻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木桶才能盛滿水;如果這個木桶裏有一塊木板不夠高,木桶裏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其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的高出部分都是沒有意義的,高得越多,浪費越大。

其三,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應該設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徑。

對這個理論,初聽時你或許會懷疑,最長的怎麼反而不如最短的?繼而就會表示理解和讚同。確實,木桶盛水的多少,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最長的木板,而是那塊最短的木板,因為水的界麵是與最短的木板平齊的。

想要完全克服最薄弱的環節是不可能的。按照木桶定律,我們的薄弱環節是必然存在的,而且永遠存在。一根鏈條總會有一節比其他的環節要薄弱一些,盡管它可能比另一根鏈條中的任何環節都強。強弱隻是相對而言的,因此也是無法消除的。

問題在於,你容忍這種弱點到什麼程度。如果它已成為阻礙工作的瓶頸,你就不得不有所動作了。

所以你首先要確保你不是最短或最弱的那一部分,其次你還要避免或減少薄弱的環節影響你的成功。

木桶定律著眼於人的不足、缺點,而且認為人們的不足、缺點都是不好的,因而人們應該千方百計地彌補不足、改正缺點。

木桶定律對於每一位28歲前的女性的啟示是:

年輕女性在追求個人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做到揚長避短,把精力、金錢和時間都用在發揮個人的優點上,而不要對個人短處做過多的糾纏。

壞習慣必須改掉,因為它妨礙你取得績效。但你在某一方麵的缺點和不足,卻並不一定要花大力氣把它提高到普通水平。因為,這樣做的話,很可能不是改善你某一方麵的能力,而是使你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