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成功需要膽識。光有才智而無冒險精神是遠遠不夠的。
不冒險肯定無所得,冒險的話,可能會麵臨失敗,但也可能獲得成功。就算是失敗也可學到經驗,在不斷地嚐試失敗的過程中,最終都能獲得成功。
時機一閃即逝,不可複得。28歲前的女性,當時機來臨時,必須當機立斷,不可猶豫不決。
成功需要選對時機。但是,選擇時機還要恰到好處。投入太早,還沒有市場;投入太晚,卻會失去機會。因此,一定要掌握成功的時機,伺機而動。好運來時要攻,壞運來時要守。
魅力四射的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是指由於對人的某種品質或特點有清晰的知覺,印象較深刻、突出,從而愛屋及烏,掩蓋了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特點的認識。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暈形式的光環一樣,向周圍彌漫、擴散,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一心理效應為“光環效應”。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光環效應”的例子比比皆是,數不勝數。
拍廣告片的多數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而很少見到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同。
在政界,依靠繼承父親打下的江山而在競選中順利當選的人被稱為“二世政治家”。在金融界也有向“二世”傳授經營學的課程,就是為了培養自己的接班人。其實,在我們這個社會裏,依靠“父母光環”平步青雲的例子比比皆是。
此外,“情人眼裏出西施”,說的也是一種戀人間的光環效應。
一位青年男子十分迷戀一位少女,但少女的臉上有些雀斑,所以她常常不願讓男子凝視自己的臉龐。
男子卻說:“你臉上的雀斑很美,好像是天空中閃爍的星鬥,楚楚動人。”
沉醉於愛河之中的男男女女,都執著於自己的戀愛對象,並對某一些美的方麵特別專注、迷戀和欣賞。這種積極的主觀態度,會使這些美的方麵在戀愛者心目中顯得特別突出,並因此產生“光環效應”,對方的各方麵都會產生美的感覺,甚至會把對方的缺陷也當成優點去欣賞。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已經獲得了關於這個人某些方麵的有利信息,就很容易認為這個人的其他方麵也不錯,從而對這個人形成良好的整體印象,就像月暈一樣,從一個中心點逐漸向外擴散成越來越大的圓圈,因此“光環效應”又稱“暈輪效應”。
光環效應產生於人的認識活動中的潤澤性。人對於人、事的某些部分有了一定的認識,那麼,這些局部認識就會影響到對客體其他部分的認識,給其他部分蒙上一層已有認識的光環。
既然“光環效應”有這樣神奇的魔力,28歲前的女性要懂得在生活與事業中展示和推銷自己,我們要善於把自己塑造成迷人、智慧、出眾的女性,要用心地為自己打造一個又一個迷人的“光環”,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人。這樣,相信一個又一個的驚喜,將會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