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中看過《京華煙雲》,知道了木蘭、莫愁、曼娘、素雲,體仁、非易,還有鶯鶯、銀屏、桂姐、寶芬、硯華等。人物的名字美得不行,扮相也美得不行,很是吸引小小的我。
那應該是在很多年以前了,那時候,大概也就十五六歲,在讀高中吧,電視自然是不能看的,卻偷偷地溜了好多眼。
後來,得知此書出自於林語堂先生之手,訝異不已,隻知先生是學貫中西的學者,卻不知他還有如此精彩的小說。
那個時候,我已經漸漸地從魯迅先生的冷峻深沉中走了出來,開始欣賞一些清淡優雅的小品文了。林先生是我佩服的一位長者,我喜歡他的那份幽默從容,我特意買過他的散文集子《人生的盛宴》。從那個時候起,我有一個強烈的願望,我一定要看《京華煙雲》。
小說卻是一直也沒有看成,居然達十多年之久。然而,在此期間,卻看到了一篇論文,對我的觸動極大。論文分析的是作品中的姚木蘭,分析她的道家思想及道家行為,這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定要看這本書。
這那以後,我有意識地去尋找這本書,奇怪的卻是哪兒也沒有,沒得賣,沒得借。我真的是很奇怪。然而,功夫終不負有心人的,那天,在一個文學網站上,終於讓我發現了這部書,費了好長的功夫,把它給下載了,還整理了。
於是,好長的一段時間裏,我就埋頭在電腦上看這部小說,如癡如醉。看這本書,我沒敢一目十行,而是每一個字每一個字都細細地咀嚼著。故事情節其實是早就熟透了的,我在琢磨著每一個細節,體會著它的每一層深義。
當然,在這許多年之後,在經曆了許多的水窮雲起之後,在係統地學習了中國的千年文化之後,再來看這本小說,我已沒有了年少時候的那種奉若神明之感,小說其實有許多瑕斑的,有很多地方是可以進一步修改的地方。
但是,我依然要說:這本書,對我影響甚大。在我的再一次的閱讀當中,我感受最多的是一種世俗的人生智慧。
人的一生中,當然有著它的必然性,但是,卻也帶著太多的偶然性。現實中的人們總是不滿足於自己的現狀,倒也不一定是好高鶩遠,就僅僅是不知足而已。所以,當許多東西在記憶中出現的時候,才發覺當日竟也是何等的溫馨,於是滿心的懊悔。
歲月啊,總是在回頭去看的時候,才會產生出無比的流連。既然如此,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珍惜現在呢。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有福可享直須享,莫待無福空後悔。人們啊,應該及時享樂的,享受生活每一天。
一味的聲色犬馬當然不對,但是,苦行僧一般地盲目排斥今日之幸福,那又何必。曾經有一位朋友對我說過三句話:“享受生活每一天。我們一直在努力。明天會更好。”我很是喜歡。這是一種樂觀的心態,也是一種進取的心態,有追求卻不奢求,有理想卻不妄想。當然,如果今日隻有一鍋白菜湯,卻也能夠甘之如飴,那麼其修煉則已到了一種達觀的境界了。
想到這些,我對自己的床戀戀不舍起來。今日裏,我在被窩裏呆了一整個上午,直到先生下班回家,才把我吆喝起來。他覺得我睡了這整整一上午,簡直不可思議,其實,我並不是睡著,我隻是比較散漫而已。
這些天,總是雨雨晴晴的,像極了這一時期以來散漫的心情。我喜歡自己現時的狀態,像是一朵在雨中吸足了水份的花。人生,如煙如雲,卻非無痕,煙雲般的紅塵深處,且讓我柔軟地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