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深秋的雪夜(1 / 1)

寬敞明亮的閱覽室。我。閱讀。

讀的還是張賢亮,已經好幾個晚上了,一直在讀他的作品。

《綠化樹》《靈與肉》《習慣死亡》,這些都讓我震動,感性的張揚、理性的深邃,怎麼可能這樣地揉合在一處呢?這裏有最樸素的願望,最原始的要求,這裏有最平凡的人生,最善良的人性,這裏有最滄桑的歲月,最渴望的超越,這——絕對不是一場風花雪月的淺薄平淡的愛情故事。

我要了解全麵的他,我去找他的傳記和創作談,讀罷很感慨。原來他被勞改了二十二年,這二十二年中,過著非人的生活,他卻以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撐著自己,他說“人是靠思想站立的”。

我有些奇怪,我為什麼會讀到這樣一些書?

我不喜歡張賢亮,我讀過他的作品,我所感受到的那種幾乎讓人窒息的抑鬱。在他的小說中,生活不是流淌的溪水,卻像是一團粘稠的漿糊,人,是在這團漿糊中苦苦掙紮的小蟲子。

所以,在大學畢業之後,我從來不看他的作品。所以,我真的很奇怪,我為什麼會讀到這樣一些書?

以前,我不看他的書,我想我即使是看了也不會有很大感觸的。此時此刻,這些書如此地契合我的心境,究竟是我選擇了它,還是它選擇了我。我越來越相信冥冥之中的安排,是老天爺把這些書一本一本地推到我的麵前的。

張賢亮他在回憶錄中所道,他小孩出世時,銀川正下著霏霏小雪。不知怎的,我居然有一種要落淚的感覺。那樣一個堅強的漢子,沒有被歲月打磨得粗礪不堪,卻那樣深情地記著那年那月的小雪。在那片高原上,雪真是來得好早啊。

這是一個深秋的夜晚。我坐在東海之濱的華師大校園裏。美麗的麗娃河畔。美麗的學子。美麗的時光。

在這樣一個深秋的夜晚,有風,無雪。然而,我無端地就覺得:窗外,正飄著雪花,漫天都是。雪,一粒一粒地飄落下來,地上已鋪了厚厚的一層,厚得可以在上麵翻滾跳躍。已經好多年沒有見過雪花了,我突然好想好想雪啊。我一定要去看雪,一定要到厚厚的雪地上去走走,去留下長長的一串串腳印,也許深,也許淺,也許淩亂不堪……這腳印也許會被後來的新雪給覆蓋了,但是,我畢竟快樂而從容地走過。

在這寬敞明亮的閱覽室裏,在這個深秋的夜晚,心居然堵得慌,我在紙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那是雪被下的種子,一旦逢春,便會倔強而歡快地冒出芽兒。”

我想,是有什麼東西塵埃落定了。

我的心“怦怦”亂跳,我有個預感啊,若幹年後,這寬敞的閱覽室裏明亮的燈光會出現在我的深情的回憶之中,那是一個有雪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