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錯過不是過錯(1 / 1)

線裝書,當我的眼中闖入這本書時,我立刻在這個賣舊書的地攤前停了下來。

真正的線裝書,古色古香,雖然隻是薄薄的一本,拿在手上,卻有一種曆史的凝重感。在我們這樣的一個小地方,要看到這樣的書,不容易的。

《南腔北調集》,當這幾個字赫然入目時,我更是嚇了一跳。這是魯迅先生的雜文集,共收錄了他1932年至1933年的雜文51篇。而此刻的這本是民國二十八年的單行本,在發行過程中曾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查禁,它卻能夠得以完整的保留,還真是不容易。這樣一本書,別說在我們這個小地方,就是大地方,也是不多見的。

“怎麼賣?”

“十塊錢。”

“便宜一點嘛!”

“不能再少了!你想想,光是保存也這麼多年了。”賣書人把書拿在手上,“嘩嘩嘩”地卻又是小心翼翼地抖動著。

這架式,我不由得想起了當年內山書店裏的那位內山老板,當年那位青年人想買書而又有些囊中羞澀的時候,他也是這樣的吧。當年那位青年是真的困窘,而此刻的我隻是習慣性的討價還價而已。

我知道的,賣書人的話不假。十塊錢能買到這本書,可真是夠便宜的了。

民國二十八年,半個多世紀了,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半個世紀的滄海沉浮,書頁上早已散盡了往昔的油墨香,泛黃的紙張也失去了它當初柔軟的質感,變得有些脆生生的,然而,那一個個豎直站立的文字卻猶自在訴說著舊日的犀利,它們是曆史的見證。

其實,它的價值遠遠不止十塊錢的。賣書人大概有些不識貨了。我不由得倒替他擔心起來。我趕緊掏錢,準備買下它,買下一個大便宜。

可轉而一想,買下它之後呢?我該怎樣地安置它呢?把它放到書架上和我的那些小說們為鄰嗎?那樣太委曲它了。把它束之高閣地好好地供養嗎?那樣就更是明珠暗投了。

腦子裏千回百轉,我卻想不出最佳的方法。它的價值太高了,對我而言,它有些大而無當了。

《莊子》上說,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結了好大的一個果。那個果實在是太大了,舀水舀麵都不方便,最終便隻有把那個大葫蘆棄置不用。如果我買下這本書,那本書在我這兒不也成了一個派不上用場的葫蘆嗎?

我為什麼要持有這本書呢?應該會有人比我更懂得它的價值的,應該讓他去擁有它的。想到此,我已經放棄了買書的念頭。但是,我把書在手上戀戀不舍地摩娑了好半天,終於放回了原處。

看到我的這種架式,賣書人卻主動讓步了:“你說個價吧。合適我就賣了。”哈,他誤會我了,而這種誤會卻是無法解釋的。

我衝賣書人笑笑,卻沒有接言。我轉身而去,混入了熙熙攘攘的人流。躋身於人海之中,我覺得自己像是一顆小小的泡沫。

這天,雲淡風輕,是一個很平常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