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主任,這個人就是我。”小邢垂著頭,無可奈何地說。
“你為什麼這樣做?平時我是怎麼教育你們的,要你們尊老愛幼,你竟……”
小邢聽愛囉唆的領導數落完後,才緩緩開口說道:“常言說養兒防老,我父母就我姐弟倆。姐姐出嫁了,條件也不好,況且,在我們鄉下,有兒子的父母,沒有理由要女兒女婿養老送終,這是會被人恥笑的,除非他的兒子是個白癡,可我不是白癡,我是大學生,又分在這樣一個響當當的單位,在你這位能幹、有威信的領導手下工作。一輩子含辛茹苦的農村父母,培養一個大學生多不容易呀,鄉親們都說我父母有福分,今後有享不盡的福。可是我現在,一家三口住一間平房,父母親來了,連個睡覺的地方都沒有。想把父母接到城裏來,自己又沒有條件,不接來,把兩個年老體弱的老人丟棄在鄉下,我心裏時常像刀割般難受。不說給她們好吃好穿的,他們病了,連個端水的人都沒有。我這心裏,一想起我可憐的父母……”小邢說到這裏,落下了傷心的淚水。
“小邢,可你的條件不夠……”主任猶豫著說。
“我知道我條件不夠,我也不好強求主任分給我房子。如果主任體恤我那年老多病的父母,分給我一間半間的,我們一家老小都將感激不盡。我也沒有多高的要求,我父母來了,有個遮風的地方就行了。如果主任實在為難,我也不勉強,我明天就回鄉下,把我父母送到敬老院。”
陳主任沉默不語。
小邢知道主任在動搖,於是又趁熱打鐵地說道:“我把父母送敬老院,我在鄉親眼裏必將落下不孝的罪名,隻是,我擔心有人會說您的閑話,說您不體恤下屬,說您領導的單位,職工連父母都養不活。你是市人民代表,那些閑話有損您的威信的……”
“小邢,你不要說了,我盡量給你想辦法。”
“真的?主任您不會是哄我玩吧?主任您向來是一言九鼎的。”
“你小子,少給我戴高帽子,忙你的正事去吧!”
“遵命!”
當小邢順利拿到兩居室的鑰匙時,那高興勁可甭提了,恨不得一蹦能有三丈高。
五、誤區點撥
1托領導辦私事時,切忌不看準時機和把握火候,最好應先打聽一下,他的心情好不好,如果他的心情不佳,就不要找他;工作繁忙時,不要找他;如果吃飯時間已到,也不要找他;休假前和度假剛返回時,也不要找他。因為在這些時間,你同他談與工作不相幹的問題,他多半會拒絕。凡他拒絕的事你若再提起,隻會增加不愉快,還會給上司留下一個難纏的印象。
2切忌不分情況,不加考慮,不管大事小事都找領導去辦。否則,不但讓領導認為你太缺乏能力,而且在真正遇到需要向領導張嘴的事時反而無法開口了。同時,如你拿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找領導,領導就會覺得你這人太不值錢,甚至會認為你辦事能力欠缺。
讓已發達的朋友心甘情願為你辦事
一、情境導入
老陳是某一單位的技術員,一直勤勤懇懇,工作也幹得出色,卻因為不太善於交際,因而也一直未分到一套大的房子。據說最近單位又有一批大房準備分配,身邊的人都勸他主動爭取一下。可一時半會他還真想不出辦法來。所幸的是,正當此時單位換領導,原領導到別處高就,調來了一位新領導。這位新領導卻是他以前相交甚好的一位朋友。此刻,老陳又是喜來又是愁。喜的是,也許這位朋友能念及舊情幫上這個忙,愁的則是,人家可是已發達了,成了他的上級,麵對他怎麼好意思開口,再者人家現在認不認你這個朋友似乎還是個問題。
二、權威分析
朋友相交之初,總會有“苟富貴,勿相忘”的豪言誓語,可事實上,遠非如此。有些朋友在自己富貴發達之後,就忘了當初的誓言,逐漸與原先那些狀況並未有多大改善的老朋友疏遠了,甚至忘掉了老朋友,躲著老朋友。
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彼此之間的現狀發生了變化,形成了差距,產生了像《故鄉》中的“閏土”與“我”那樣的距離:生活環境的距離,生活方式的距離,地位的距離,生活追求的距離,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距離,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肩膀頭不一邊齊了,話說不到一起了。
導致老朋友之間這樣不近不交的原因也許是多方麵的。有可能是發達顯貴的一方人格上產生了偏差,恥於與無權無勢的舊交為伍了;有可能是他心情沒變,因整天沉沒於繁雜的事務之中難以自拔,而無暇顧及他人;也有可能是沒有長進的一方,妄自菲薄,因自卑而羞於交往。無論怎樣,兩者的交情已不是窖藏的陳年老酒,越陳越香,而是將老酒搬到陽光底下,敞開蓋,味越來越淡了,最後有可能隻剩下無滋無味的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