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在這樣的關係下,處在原地的低層次的朋友如何向已發達的高層次的朋友開口請求幫忙辦事。當然了,這肯定是被逼無奈非求不可的事了。因為求他,必然要比求陌生人要好得多,至少曾經有過很深的交情。再者,跟老朋友說話總比跟陌生人好開口得多,就是送禮還能找著門口呢。
三、應對方法
方法一:帶上見麵禮
因為是多年不見,是老交情,帶點禮物上門,是非常自然的,也是情感的體現。禮物不在多少,但它卻有把這麼多年沒有交往的空缺一下子填補之功效。
這禮物最好是對方舊有的嗜好,也可以是土特產,也可以是煙、酒及錢。
當然,禮物不同,見麵時的說法也不同。若是舊友的嗜好之物,就說是“特意帶給老兄(老弟)的,我知道你最喜歡這東西”;若是土特產,就說是“帶給嫂子(弟妹)和孩子嚐嚐的”;若是錢,那就得說是“給大侄子大侄女的,買一件合適的衣服或買書”之類。隻要走進了門,便有了開口求老朋友辦事的機會了。
方法二:喚起回憶
這是拜訪的最重要的辦事基礎,因為回憶過去,就喚起了對方沉睡多年的交情,這交情才是對方肯為你辦事的中心和焦點。
朱元璋剛當皇帝不久,一天,他家鄉的一個朋友從鄉下來找朱元璋要官做。這位朋友在皇宮大門外麵哀求門官去啟奏,說:“有家鄉的朋友求見。”朱元璋傳他進來,他就進去了,見麵的時候,他說:
“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菜將軍。”
朱元璋聽了這番話,回想起當年大家饑寒交迫,有樂共享,有難同當的情景,又見他口齒伶俐,心裏很高興,就立刻讓他做了禦林軍總管。
當然,回憶過去,閑聊往事,也有個當與不當的問題。當年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先後有兩個少時舊友來找他求官做,一個說了直話,道出了他出身的尷尬,被殺了頭,而上述這位朋友則采用隱話的形式說得委婉動聽,被朱元璋委以高官。
與朋友及其家人閑聊過去,也要有節有度,不要引起對你的反感,而達不到辦事目的。
方法三:以言相激
“無事不登三寶殿”。長時間沒有來往,此次突兀而至,對方便心知肚明你有事要求他。他若不願意幫忙,一進門就顯得非常冷淡。當你把事提出的時候,他會現出含含糊糊的拒絕態度。這應該在你的意料之中。這時,你就得把“死馬當成活馬醫了”,采用“以言相激”之法,讓對方扭轉態度,然後繼續深入,直到切入正題。
比如,你可以說:
“你是不是覺得我這事給你找的麻煩太多?”
“我知道隻有你能幫我,我才來找你的,否則,我也不能大老遠地跑到你這裏來。”
“我想你有能力幫我,再說這事也不是什麼違背原則的事。”
“這事我臨來之前,跟親友都打過保票了,說到你這裏一辦就成,難道你真讓我回家無臉見人?”
以言相激也必須掌握分寸,若是對方真的無能為力辦此事,也不能太苛求人家,讓人家為難,更不能說出絕情絕意的話,傷害對方。隻有你斷定了對方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時,才可以以言相激,逼他去辦。
如果他真的幫你去辦事,不管辦成沒辦成,事後你都應該說個道謝的話,這樣會顯得你有情有義,也為以後的再次求助鋪平道路。
方法四:以利益驅動
如果你意識到這事辦成的難度大,或者對方是一個一切向“錢”看的人,即使他幫你辦成,也會欠下一個天大的人情。這樣,你不妨幹脆以合作的態度去找他,以利益來驅動。
如果你把實情道出,說這是我自己的事,事成之後,我給你多少多少好處,對方可能會礙於舊交之麵不好接受。那麼,這時,你可以撒一個小謊,說這事是別人托你辦的,事後可以怎麼怎麼的,這樣,對方就會很坦然地接受,你也可以顯得不卑不亢,事後也避免欠下還不完的人情債。其實,這種方法也是當今社會很普遍的辦事手段,運用這種手段辦事,成功率往往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