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榮心很多人都有,其特點往往是在他們覺得做沒有多大把握的事情時,極樂意看到自己在這些沒什麼把握的事情上表現不凡,獲得別人的稱讚。當你對他們這些沒把握的事情中的任何一樁加以頌揚時,都會發生你所期望的功效。
吉斯菲爾伯爵說:“各人有各人優越的地方,至少也有他們自以為優越的地方。在其自知優越的地方,他們固然喜愛。”
當然,稱讚上司也要注意技巧。“戴高帽子”,並非是指溜須拍馬,而是指對上司的佩服或稱讚。讚譽之詞人人都渴求,人人都需要。稱讚上司也有方法和技巧,如果稱讚領導不恰當,反而會弄巧成拙,隻落下一個“溜須拍馬”的壞印象。稱讚一個人,當然是因為他有出色的表現,但每個人在哪一方麵出色卻各有不同。有的人是專業技術水平高,工作成績突出;而有的人則在社交方麵有特長,有與客戶打交道的能力。因此,在稱讚不同的上司時應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方式的稱讚。
恭維讚揚不等於奉承,欣賞不等於諂媚。讚揚與欣賞領導的某個特點,意味著肯定這個特點。隻要是優點、是長處,對集體有利,你可毫無顧忌地表示你的讚美之情。領導也需要從別人的評價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當受到稱讚時,他的自尊心會得到滿足,並對稱讚者產生好感。你的聰明才智需要得到賞識,但在他麵前故意顯示自己,則不免有做作之嫌。領導會因此認為你是一個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氣淩人,而在心理上覺得難以相處,彼此間缺乏一種默契。
必須學會說恭維的話,當你托領導辦事時,你就會感到其中的作用。
方法二:在“情”上激發領導的“同情心”
下屬之所以找領導幫助,是因為在生存上出現了困難,如經濟困難、住房困難、子女再就業困難等,找上級辦事,說穿了無非是托他們幫助解決這些“困難”。即言困難就有一些不堪負重的苦衷,要想把事情辦成,最好的方法就是如何把這些苦衷通情達理、不卑不亢和牽腸動肚地吐出來,切入肌膚地誘使上級產生同情心,從而幫助你把懇求其辦的事情辦好。
另外,要引起上級的同情,必須了解上級的人生經曆,從上級曾經切身感受過的事情入手,在人之常情上下工夫,把自己所麵臨的困難說得在情在理,令人痛惜惋惜。所以,越是給自己帶來遺憾和痛苦的地方,則越是應該大加渲染,這樣,上級才願意以拯救苦難的姿態伸出手來幫助你辦事,讓你終生對他感恩戴德。而他也因為自己的公正之心、慈悲之心和仁愛之心產生一種偉大的濟世之感。
要引起上級的同情,還必須了解上級的心意,了解他平時愛好什麼,讚揚什麼,又憤慨什麼,了解他的情感傾向和對事物善惡清濁的評判標準。上級的同情心有時是誘出來的,有時是激出來的。如果上級對某個下屬有成見,認為他很差,那麼這個下屬若想引起上級的同情,可能就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了。人隻有在沒有成見的時候,才能產生同情心。
所以,利用上級善良的同情心辦事,有時能收到“以情感人”的奇效,它甚至比“以理服人”更能打動上級的心,更能促使上級伸出仁愛之手。
方法三:在“理”上激發領導的“責任心”
人在生存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大問題,一是成家,二是立業。客觀上講,一個人無論他的覺悟有多高,品德有多麼優秀,也是不可能不顧一切地撲在工作上的,他的家庭的大事小情,必然要牽涉到他的工作狀態,他在家庭中的喜怒哀樂,必然要對他的工作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很少有領導不懂得這個道理,不知道這個影響,所以會管理的領導,善於體貼下屬的領導,不僅是一個單位的管理者,還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職工們的寒暖饑飽都在他“思”、“想”的範圍之內。所以,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就可以抓住生活與工作“唇齒相依”的客觀實際,去激發領導心甘情願地幫助員工解決生活上的“後顧之憂”,讓領導感受到幫助員工解決私事是他的責任。事實上,這也確實是領導的責任。領導替下屬負責的最終目的就是對自己單位的工作負責,對自己的政績負責,對自己的前程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