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自己失言後的尷尬
一、情景導入
有一位先生在一宴會上見一老先生與一年輕小姐動作親密,就湊過去說:“先生,您的女兒今天真漂亮!”沒成想老先生的臉一下子就沉了下來,冷冷地說:“你錯了,她是我妻子!”此時,這位先生為他的失言而倍感尷尬,一時無所適從。
二、權威分析
在人際交往中,無論任何人都免不了觸犯對方的忌諱,令自己處於尷尬的境地。大庭廣眾,當場無言,這或多或少會給人際交往帶來負麵影響。說錯話的時候,難免尷尬,尤其是在公眾場合的失言,可能會給自己造成極大的緊張心理,如果不及時彌補,將會貽笑大方或者使局麵不堪收拾。在這種境況下,怎樣把話說圓滑讓自己擺脫尷尬,不僅需要臨危不亂的心理素質更需要機智高超的說話技巧,這卻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了使自己的失誤能夠及時得以補救,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心境,就要掌握必要的糾錯與偽裝方法。
三、應對方法
方法一:就地取材
當在特定的環境中,說錯了話或做錯了事,又沒有別的辦法可以彌補時,不妨順著這個既定的話題大做文章,就地取材,看當時情境中有沒有可在自己的話中借用的事物,盡量把自己的失誤往美好吉祥的一麵來解釋。例如:
在湖北農村有個風俗習慣,家裏來了貴客,以雞蛋為敬。有位老漢來妹妹家做客。剛巧在外地讀書的外甥女也在家,她主動為舅舅燒火煮蛋。誰知端到桌上,她舅舅拿著筷子遲遲不吃。她媽一看,糟了,舅舅碗裏是6個雞蛋。這是當地人最忌諱的,它的諧音是“祿斷”。媽媽責怪女兒說:
“你怎麼能給舅舅6個雞蛋呢?你知道念起來是什麼音嗎?”
女兒畢竟是聰明人,一下子明白了含義。怎麼辦呢?她腦子一轉,從容不迫地說:
“您怎麼那樣看呢?依我看,一個雞蛋一個橢圓體,滿滿的紅心白肉。6個雞蛋象征舅舅已經穩穩妥妥,圓圓滿滿地度過了60幾個春秋。這就是福,合起來就是有福有祿。我再敬舅舅一個雞蛋。”
說著從自己碗裏夾過一個雞蛋給舅舅,說:
“祝舅舅健康地進入70歲高齡。等到舅舅70歲生日時,我再來敬雞蛋,祝舅舅健康長壽。”
一席話,說得舅舅眉開眼笑,媽媽的尷尬也煙消雲散。
方法二:轉移目標而言他
失言後,為自己打圓場最主要的是不刻意回避掩飾。如果是細枝末節的問題,不妨用轉移目標或話題的辦法,岔開別人的注意力;如果別人已有所覺察而問題並不嚴重,稍作解釋一下即可;如果性質較嚴重而且已引起了別人的不快甚至反感,就要立刻當場予以解決,拖得越久,後果越不好。例如:
在清朝乾隆年間,文字獄是非常恐怖的。杭州南屏山淨慈寺有個和尚叫詆慧,經常議論國家大事,且嬉笑怒罵,諷刺朝野。乾隆也早有所聞,為了找個借口懲治詆慧和尚,便微服來到淨慈寺。見到滿院的青竹,乾隆就拾起一塊毛竹片,指著篾青問詆慧:“老師傅,這個叫什麼呀?”乾隆的意思是,如果詆慧和尚回答成“篾青”,篾青諧音“滅清”,可以以此為借口處罰詆慧,但詆慧靈機一動,回答說:“這是竹皮。”乾隆一聽,很不甘心,又把竹片翻過來,指著蔑黃問:“老師傅,這又是什麼呢?”“蔑黃”諧音“滅皇”,如詆慧回答成“蔑黃”,仍然可以懲治他。但是,這次詆慧和尚仍沒有中計,而巧妙的回答:“這個叫竹肉。”為此,詆慧和尚再次逃過了文字獄的陷害。
詆慧和尚用了偽裝掩飾而說出多變的代言詞的方法,不失為補救的有效手段。
當然這還需要發現及時、改口巧妙的語言技巧,否則要想化解尷尬也是十分困難的。
方法三:借題發揮
如果你說錯了話,確實很難挽救,不妨借題發揮一下,有意地凸現錯處,借機大做文章,為自己的話找到最佳效果的解釋。這種方法就妙在一個“借”字,難在一個“發揮”上,借什麼樣的“題”,如何發揮,這就是關鍵所在。借題發揮得好,尷尬就會輕鬆逝去。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