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應屆大學生去一家合資公司求職,一位負責接待的先生遞過名片,大學生神情緊張,匆匆一瞥,脫口而出:“滕野拓先生,您身為日本人,拋家別舍,來華創業,令人佩服。”那人微微一笑:“我姓騰,名野拓,地道的中國人。”
大學生頓時麵紅耳赤,無地自容。幸好,反應得快,短暫的沉默後,連忙誠懇地說道“對不起,您的名字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他教給魯迅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讓魯迅受益終身。今天我在這裏也學到了難忘的一課,那就是‘凡事認真’,希望滕先生在以後的工作中能時常指教我!”滕先生麵帶驚喜,點頭微笑,最後這位大學生如願以償地被錄用了。
這位大學生的錯話已經出口,在簡單地致歉後,便立刻聰明地轉移了話題,有意借著對方的名字加以發揮,巧妙地將話題引向了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既消除了這位大學生將對方誤當作日本人的尷尬,又語義雙關,誠懇地檢討自己的不認真,同時又不失時機地暗示了願在該公司服務的願望,真可謂一語三得!
方法四:將錯就錯
不經意間,錯話說出口,有時不便於及時更正,不如有意在錯的地方大做文章,讓聽者隨之進入新的情境中去,從而使自己順利擺脫尷尬的場麵。例如:
老王的同學到家裏來聊天,兩人在客廳裏天南地北地聊著,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用晚餐的時間了。老王五歲的小兒子跑了進來,趴在老王的肩膀上咬耳朵。老王聊得正高興,很不耐煩地訓斥兒子:“沒禮貌!當著客人的麵咬什麼耳朵?有話快說!”
小兒子順從地大聲說:“媽媽叫我告訴你,家裏沒有菜,不要留客人吃飯。”一時之間兩個大人都愣住了,多尷尬!怎麼解釋啊!
老王腦筋一轉,伸出手來,在兒子的小腦袋上輕輕打了一下,然後說:“小笨蛋!我不是告訴過你隻有在喜歡賭錢、吹牛皮的小叔來的時候,才要跑出來說這句話嗎?你怎麼弄錯了?”
四、成功案例
某大學舉行的一次智力競賽搶答會上,主持人問:“‘三綱五常’中的‘三綱’指的是什麼?”馬上就有一個女生搶答道:“臣為君綱,子為父綱,妻為夫綱。”話音剛落,全場已經哄堂大笑,女生意識到自己恰好把三者都說反了,可謂尷尬至極,麵對台上台下這麼多人,頓時就羞得無地自容。萬幸的是,她靈機一動,立刻補充道:“笑什麼,我說的是‘新三綱’。”
“何為‘新三綱’?”主持人一臉疑惑地問道。
接著女生就進行了一番精彩的解說:“現在,我們人民當家做主,是主人。而領導者不管官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豈不是臣為君綱嗎?當前,計劃生育,一對夫妻隻生一個孩子,這孩子成了父母的小皇帝,這豈不是子為父綱嗎?現在,許多家庭中,妻子的權力遠遠超過了丈夫,‘妻管嚴’、‘模範丈夫’比比皆是,豈不是妻為夫綱嗎?”
好一個“新三綱”!話音剛落,剛才的哄堂大笑立刻變成了熱烈的掌聲。大家為她的言論創新叫絕,更為她的應變能力叫好。
五、誤區點撥
1並非所有的尷尬都能立即當場化開,切忌“猶抱琵琶半遮麵”刻意來進行掩飾,最好是公開道歉,用你的坦率、真誠贏得他人的諒解。
2太緊張的時候別急於說話,等稍微放鬆一下,想清楚了再說。
3答話和問話時,不該省略的話切忌隨便省略,否則你本無此意卻讓人聽著難以接受。
4談話中也切忌單向思維,因為既是談話,就要考慮雙向溝通,你隻按自己的思維模式去對話,就難免要出現不合拍的現象。
5切忌在許多不熟悉的場合,太盲目自信地“跟著感覺走”,實在一時難以把握或非要對話時,最好先說幾句模棱兩可的話作為過渡,然後再逐步深入。
應對公共場合遭遇的性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