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避免和克服工作中的倦怠心理
一、情境導入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活力、激情、鬥誌,被忙碌而沒有空隙的工作重壓打磨得全無棱角,一成不變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讓你對工作產生了倦怠的心理。
二、權威分析
“早上一睜眼,就開始痛苦,要是不用上班該多好”,一年將終,而工作倦怠這種症狀也在上班族之間彌漫開來,有的還到人才市場了解信息,盤算著拿了年獎終後就另謀高就。一本《職業倦怠自治手冊》中顯示,中國目前有70%的從業人員表現出了各種程度的倦怠症狀,其中政府公務員、教師、醫護人員、企業職員等患有職業倦怠的現象尤為嚴重。而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係日前對上海的上班族做的一次工作倦怠的調查中發現,有40%對工作感到倦怠。
工作倦怠最早出現於上世紀70年代的西方國家,用以描述以人為服務對象的職業領域中,個體出現的一係列負麵的心理症狀,如長期的情感消耗、身體疲勞、對服務對象的不人道態度和工作成就感降低等。按照國際公認的定義,衡量職業倦怠的三項指標分別為:情緒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目前,一則新華社消息指出,過去曾在工作十餘年之後才出現的工作倦怠情緒,如今已越來越早地出現在年輕的白領人士身上。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職業倦怠在白領身上更容易發生:工作一年以上白領人士有高於40%的人想跳槽。心理學家表示,職業枯竭已成為21世紀的社會“流行病”,職業倦怠可謂人人都有,差別隻是程度不同或者頻率不同罷了。職場倦怠雖然很難克服,但如心態把握得好,還是有希望克服的。
三、應對方法
方法一:安排休整的時間
除發現一流音樂家比常人花的訓練時間更多外,埃裏克森還有另一個驚人的發現:他們都睡午覺。可見,在一段艱苦的訓練之後,停下來休息一下,哪怕時間不長,也有利於消除身心的倦怠,效率更高地投入到下一次訓練。
許多企業主管相信“勤奮”就意味著一刻不停地幹。其實,一次又一次把自己驅使得精疲力竭隻會導致低效率。當你疲勞倦怠時,就會犯需要過後費時間糾正的錯誤。更糟的是,疲勞倦怠使你的動作和反應放慢,並可能形成習慣。因此,不要忘記在時間表上安排“休息”:在家裏,可以安排時間睡個午覺;即使在辦公室,也要學會在腦子緊張運轉之後“換換檔”。
方法二:學點新東西
有些人的職場生活就是把在學校或早年受訓學到的知識,換湯不換藥地運用在工作上。舉例來說,有這樣一位廣告文案撰寫員,他跟朋友抱怨說,因為他曾經是汽車業的專家,所以在過去二十五年當中,他就隻為十二家不同的汽車廠家撰寫廣告文案。
當然,他隨時都可以打破成規,研讀一些新領域,比如說消費性電子,或是肥皂、醫藥產品,然後開始撰寫此類廣告文案。但是他卻沒有這麼做。而且,他愈久地把自己局限在撰寫汽車業廣告文案,就愈難跳出來撰寫其他產業的文案。
當你停止學習時,你的生活和工作就會變得無趣。所以,千萬別讓自己停止學習。把擴展知識當成一個重點,精通新技能,學習新事物。舉例來說,你可以利用下班時間,報名上個培訓班,或者可以看看書或聽聽演講。
當你在工作中能不斷學習新事物時,就能保持極高的興趣,同時也會覺得很興奮。
方法三:做點新鮮事
你所做的新鮮事不—定要跟工作有關。反正隻要做你從未做過的事,這樣就能讓你精神一振,讓你對人生有新的看法,這種積極正麵的態度,就能影響到你的工作態度。
通過不斷地嚐試新事物,你就會變得更博學多聞。而博學多聞的人就能對自己、對工作更為滿意。
方法四:換點別的工作做做
人生不該是這樣枯燥乏味的,而應該是快樂、有趣,甚至是充滿刺激的。
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陷入一成不變當中,趕緊脫身吧,可以做點新鮮事,讓日常生活產生一些變化。舉例來說,如果你常想寫些東西,但卻從沒試過,那你可以自願替公司通訊或商業期刊寫篇文章。如果你總認為當銷售員一定很有趣,但卻從沒試過這麼做,那你可以在公司下次參展時,自動幫忙在攤位上促銷商品。如果你對計算機有興趣,但卻從沒有機會用計算機來工作,那你可以報名參加公司內部開的計算機訓練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