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四:目標轉移
如果你目前薪水太少,那麼直接回答不會給你帶來什麼好處。正確的回答是顧左右而言他,學會打太極,如巧妙地回答:“我相信公司會根據我的業績給予合理報酬,以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或“錢不是我唯一關心的事,我想先談談我對貴公司所能做的貢獻——如果您允許的話。”這樣將球又踢了回去,由對方來做出決斷。
如在一家公司招聘行政助理的麵試中,老板對有工作經驗的李某的表現非常滿意,在麵試的最後,老板問李某:“你目前的薪資是多少?”李某停頓了一下,微笑著回答:“過去的工資並不重要,關鍵是我的工作能力是否能夠達到貴公司的要求。”李某回避了目前的工資水平,把本來很難回答的問題轉移到其他與工資掛鉤的事情上,由公司來根據能力的大小決定工資的多少。
方法五:範圍波動
每個雇主在心裏對薪水的上下限度都有個數,會經常在那個限度內自由調整,手頭也掌握著你所不知的內情。當你不知道對方是怎樣想的時候,你往往容易自降身價。這樣豈不正中其下懷?所以,在你提出任何薪水要求之前,請務必搞清它的大致價位,以退為進提出反問,如“我願意接受貴公司的薪酬標準,不知按規定這個崗位的薪酬標準是多少?”這樣,不但沒有露出自己的底,反而可以摸清對方的底。假如它低於你的心理價位,你就定一個比你現在的薪水高至少10%~20%的價。總之,你必須得先開價,而且不要把底線定得太低。
小王是某大學法學院的應屆畢業生,畢業後應聘到一家律師事務所做律師助理。經過幾輪考核麵試,在最後談工資的時候,律師事務所主任問道:“小王啊,你想拿多少工資啊?”說實話,小王當時就有點懵了,作為一個應屆畢業生,沒任何工作經驗,根本就沒有可以比較的,也不太清楚主任到底是什麼意思。小王想了想,笑著說:“主任您看呢?您說給我多少啊!”主任又說:“像你們這樣剛畢業的助理一般就是2 000多吧!”小王隨後說道:“那大致上就2 000~3 000之間吧!和市場掛鉤啊!您看怎麼樣?”小王使用報出大致範圍的方法,讓薪金在一定區間內波動,沒有把話說死,留下了比較大的回旋餘地。
四、成功案例
在某市某一高級人才洽談會現場,求職者李某應聘某製造型企業“銷售工程師”一職,招聘人員和他就薪資問題正在進行商談。
“請問你前一份工作的薪酬是多少?這次跳槽,期望薪酬又是多少呢?”麵試官問道。
“我以前的收入是6 000元,包括2 500元的基本工資,幾百元的房貼、車貼,再加上3 000元左右的銷售提成;本次跳槽希望能有3 000元以上的基本工資,由於自己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源,相信提成加上福利能達到6 000元以上。”李某十分坦誠地答道。
聽後,麵試官微微點了一下頭,並在簡曆上注明“3 000元+提成”的標誌。
一周後,李某接到這個企業的錄用通知,顯然他當時的答複是成功的。
五、誤區點撥
1切忌表現出極度關心待遇,一開頭就談薪水問題
關心自己的待遇並沒有錯,但不能一上來就問有什麼待遇,這樣心急是吃不到“熱豆腐”的。如果你很唐突地問招聘者:“你們的待遇怎麼樣?”對方很可能會搶白你:“工作還沒幹就先提條件了,何況我們還沒說要不要你呢!”
2切忌說出太過絕對的話
如“希望得到3 000元的工資”,將薪水的具體數字說死,沒有留下可以商量的餘地。
3切忌不恰當的反問
如果招聘人員問你:“關於薪金,你的期望值是多少?”而你反問道:“你們打算出多少?”這樣反問就有點兒像是在市場上買東西時討價還價,顯得很不禮貌,容易引起招聘者的不快,進而影響你的求職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