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中東(1 / 1)

樂活

作者:文戈

其實,早在最近中東動蕩不安之前的幾年,就有幾個中國人把利比亞、突尼斯、埃及、巴林、沙特、敘利亞等國家走了個遍,劉武的新作《駕行中東17國》就記敘了這段新奇、有趣的旅行經曆。

3個月,走了17個國家,居然還是開車走的。

像利比亞,從東部的塞盧姆關口,到現在發生戰事的班加西、卡紮菲的故鄉蘇爾特,再到兩軍拉鋸的米蘇拉塔,然後經過首都的黎波裏,到塞布拉塔,再進入突尼斯境內,這樣的旅行,幾乎沒有其它中國人走過。

但是,劉武記錄的這次旅行,就是用車輪從中東腹地丈量過來的,使得這本書不同於一般的旅遊書。

它並不僅僅介紹一些眾所周知的旅遊景點,也不是簡單教導旅行者如何熟悉當地基本的風俗習慣,作者是用自己在路途的親曆,告訴人們這些國家的真實的風貌,他采訪了上至親王、議長,下至普通百姓的眾多當地人,通過這些人的講述,展現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中東發生了什麼,中東為什麼會亂成這樣,如果讀過《駕行中東17國》,也許你就能找到答案。

對中國人來說,中東到底是什麼樣子,絕大多數人可能隻是從好萊塢的電影、BBC或ABC、CNN的報道中獲得過些許印象。但是,這樣的中東印象會是真實、客觀的嗎?

劉武說,在采訪中國駐伊朗大使劉振堂時,劉大使說過的一段話讓他記憶猶新。劉大使說:“現在很多中國人了解伊朗,或者伊朗人了解中國,都不是直接去了解,而是通過第三國的媒體去了解對方,這樣難免會產生很多誤解。”

劉武認為這番話很有深意,因為許多中國人了解阿拉伯世界,也是通過第三國或第四國的媒體去了解的,沒有直接、深入的接觸。

他在這次阿拉伯之旅中,曾分別采訪了中國駐科威特、突尼斯、摩洛哥、敘利亞、黎巴嫩等國大使,他們都表達了和劉振堂大使同樣的願望,希望國內媒體記者多到這些國家采訪,希望中國遊客多到這些國家看看,也希望中國企業家多到這些國家去做生意,那樣的話,他們會親身感受到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人民對中國人的熱情,看到這些國家真實、生動、鮮活的一麵。

書中,劉武不僅描寫了他們駕車十餘萬公裏,行走17個國家的艱險曆程,也用他自己的眼光,描述了他沿途在這些國家的所見所聞。

此外,在阿聯酋、科威特、約旦、突尼斯、伊朗等國家,劉武還采訪了在那裏經商、工作的很多中國人,描述了近年來中國人走出國門,到阿拉伯及伊斯蘭國家經商、生活的情況,用他們切身的經驗和體會,展現了中國人如何接受、融入阿拉伯文化,如何在那些國家創業、生活的經曆。

“他的見聞,涉及中東的方方麵麵,讀來全都饒有興趣。人們喜歡旅遊,遊記卻十分難寫,因為寫得讓讀者愛看,並不容易,需要有記者的敏銳,文學家的手法,藝術家的感覺,最好還要有些哲學家的思辨,思想家的見識,這些貨色,一應俱全,庶幾可以一邊行走,一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等功夫,確是十分了得。”著名記者、作家張建偉這樣評價劉武的這本書。

想盡快了解中東及阿拉伯文化,這本書不會讓您失望。

(文宜薦自《博客天下》)

責編:小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