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將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數不盡的坎坷泥濘,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持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將最終決定你的人生軌跡。
拿得起,放得下
上海阜康錢莊的擠兌風潮波及了杭州,正當胡雪岩全力調動,苦撐場麵的時候,傳來了寧波的兩家錢莊倒閉關門的消息。寧波的這兩家錢莊,都是胡雪岩名下的。擠兌風潮出現的時候,杭州阜康的檔手趕緊去了寧波,希望能夠從那兩家錢莊調出一些銀子來應急。可是,寧波的錢莊深受市麵的影響,資金周轉不靈,自身難保,不得不向申請倒閉。寧波海關在查封倒閉的錢莊時,給浙江發了電報,希望東家去做善後處理。浙江藩台德馨接到電報以後,心情十分沉重。他是胡雪岩的朋友,兩個人的交情不錯,眼見胡雪岩出事,他不能坐視不管。所以,他趕緊讓他的姨太太趕往胡雪岩家,傳話說隻要寧波的兩家錢莊在二十萬兩銀子能夠挽救的範疇內,他願意無條件幫忙。胡雪岩很感謝德馨的好意,但是他拒絕接受幫助。他說,眼下危機重重,即使是往裏砸銀子,也不過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接受了德馨的二十萬兩銀子,等於是寧波的錢莊裂開了一個縫子,雖然現在可能補上了,但是保不準哪一天又有什麼地方裂開了,到時候恐怕是問題沒解決,還要連累德馨。盡管眼見自己一手創立的錢莊倒閉,是一件極其難過的事情,但是胡雪岩情願丟棄不可挽救的錢莊,來保住杭州錢莊的聲譽。
胡雪岩的這種思想,用現代的觀點來解釋,就是收縮戰線,保存可再生力量,以求再戰的戰略部署。生意場上,如果敗局已定,及時考慮收縮戰線,集中力量保住可能保住的部分,將損失減到最小,是極其必要的。如果這個時候還不懂得舍棄,那麼精力將沒有辦法集中,遲早會被分散的難題拖垮。
拿得起,更要放得下。在生活中也是一樣,有時候我們付出了很多,一心想要實現一個目標,可是現實的條件沒有辦法實現我們的願望時,就應該及早改變主意,另辟發展方向。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放棄,就隻能在沒有結果的事情上浪費時間。
劉備本是一個謙虛、謹慎的人,但關羽、張飛之死深深刺激了他,為了給關羽、張飛報仇,劉備興兩川之兵浩蕩東來。投東吳的關羽舊部糜芳、傅士仁,將劉備所恨者馬忠殺了,獻首級給劉備,劉備連糜、傅也剮了,一同祭關公。東吳諸將獻計孫權,將殺張飛投東吳的範疆、張達也送還劉備,以圖息戰寧人,誰料劉備剮了範、張,仍怒氣不消,定要滅吳。孫權在這種情況下,從闞澤言,起用陸遜為主將,統率三軍抗劉。消息傳來,劉備問陸遜何許人也。馬良說,是東吳一書生,年幼多才,多有謀略,襲荊州便是他用的計。劉備大怒,非要擒殺陸遜為關羽、張飛報仇。馬良諫道,陸遜有周瑜之才,不能輕敵。劉備卻說:“朕用兵老矣,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耶!”
“朕用兵老矣”,戰爭是殘酷的,不以老幼定優劣。用兵之道,看誰能把握戰機,而不是誰的年齡大就算誰的計謀多。劉備在此以資誇口,以為自己經曆的戰爭多,計謀就老到,這很可笑,不符合實際。所以,這次戰役還未開始,就注定了劉備會失敗。“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陸遜被他嘲為“黃口孺子”,可見劉備確實看不起年紀輕輕就統領軍馬的東吳新任大都督陸遜。劉備是糊塗了,不曉得當年自己桃園結義,投軍拉隊伍時,與關張也曾是年輕人。其實,戰爭中湧現的著名將領,多是年輕時崛起的。拿破侖用炮一鳴驚人時,是年紀輕輕的軍官;伏龍芝打國內戰爭時是年紀輕輕的軍官……劉備輕敵,瞧不起對方主將年輕,是未戰先敗了一陣。其實,這句話也說明劉備放不下架子。
放下是一種覺悟,更是一種自由。在考慮關鍵問題時,切忌把自己的身份擺進去。時時想到自己的職務,看問題就會少了客觀性,多了盲目性,這樣考慮問題就會不周全,處理問題就會產生偏頗,以致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如果不懂得放下的藝術,我們就會成為背負重擔、蹣跚行走於人生道路的“苦行者”。
要得的便要,要不得的便不要
一天24小時,大致可分為四部分。其中有8個小時我們用來睡覺,3個小時我們用來進餐,另外的8個小時我們在工作與學習中度過,其餘的5個小時則被安排用於休息、消遣。也就是說,一天中隻有1/3的時間,即學習工作的那8個小時,將耗費我們大量的精力。可為什麼常常會聽到人們抱怨自己生活得很累,主要是因為我們放不下的東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