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幸福的百歲老人(3 / 3)

更讓我欣喜的是來自美麗姑娘央卓你的愛,我感覺此時此刻,我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

“我真想把時間永遠定格在這一刻!讓樟木的江河山水來見證。”

當他倆出現在望穿雙眼的賓客麵前時,著急得熱鍋上螞蟻一般的父母,迫不及待地衝著他倆喊道:“孩子呀!你倆是不是忘記了時間?是不是遇到了什麼緊急事呀?可天大的事也得拋諸腦後才對,你們可知曉,有這麼多的長輩、客人、親戚、朋友在等你們哪!這樣做是不禮貌的,是要遭人指責的,知道嗎?”

“阿爸、阿媽!我們是……是……是跟國旗阿媽啦一道升國旗去了。”

“哦!原來如此!”

一陣掌聲之後,新郎新娘一同接受每位客人給他們獻的哈達,他倆再畢恭畢敬地走到客人前敬起了喜酒。

2008年2月份,幫村一連下了幾天的大雪,阿媽啦迎著飛舞雪花,緩步來到附近的山丘上,四處眺望,隻見近景,潔淨明亮、晶瑩剔透,積雪覆蓋著大地,就好似平鋪在地上的一層鬆軟的厚厚的白地毯;遠景,延綿起伏的皚皚白雪與天成灰蒙蒙的一色渾然相接,讓你分不清天地。

路上的孩子們,有的穿著空心的棉襖棉褲,有些孩子的棉布鞋都露著腳後跟,可當他們玩起來的時候,一樣汗流浹背,歡聲笑語不斷。一個小女孩取來竹子當旗杠,把自己頭上的紅頭巾取下來當紅旗,高舉著旗幟帶領一幫小孩在重演著當年金珠瑪米進入樟木修路的場景,有的把樹枝當鋼釺,有的把木坨坨當鐵錘,有的拿野菜當飯,給親人解放軍送飯菜,幫助他們洗衣服,有的腰裏係上藤條當繩索,演得惟妙惟肖……阿媽啦看著這一切,觸景生情,臉上露出了童真的笑容。不是嗎?她也有過自己的童年。那是在舊社會,是多麼不堪回首的童年啊!她親眼目睹了解放軍修路的全過程。

阿媽啦百歲生日升旗儀式一角

正當阿媽啦想回屋時,村民們已經忙碌完家中日常生活瑣碎事,來到了阿媽啦的屋子,這幫平時總被勞動所填滿絆住腳的人們,已商量好,和阿媽啦一同用竹竿編織一個牌匾,想為國慶60周年獻禮,於是他們已有些時日緊張地一邊哼著民歌,一邊抓緊時間地趕編織了。

日思夜想的西藏電視台舉辦的國慶60周年文藝晚會終於來臨,大家夥兒雖然不能親臨現場,但幫村的羅布支書出現在晚會現場,代表國旗阿媽啦,代表幫村,為晚會贈送了用藏文編織“祖國,紮西德勒”的竹匾,贏得了陣陣如雷般的掌聲,讓電視機前的阿媽啦和村民們激動得流下了熱淚,不自覺地也跟著鼓起了掌來。

阿媽啦,是夏爾巴人中一個卑微的小人物,升旗的初衷,心底的原色,是對共產黨的感恩。在半個世紀建設家園的日常繁瑣的過程中,她讓樟木幫村升騰起一股溫暖的氣息。而在建設樟木中,一個個夏爾巴人代表層出不窮,下麵我就以桑姆為例吧!

已經60歲的桑姆,是樟木居委會副主任,有10個兄弟姐妹。

她隻讀過一年夜校,但憑著自己的努力事業發展很快,卓有成效,連續被選為西藏自治區第八、第九屆人大代表。想想過去,低垂著眼簾的桑姆講道:“夏爾巴人從前世世代代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以狩獵和采摘野菜充饑,身穿獸皮防寒。

到西藏民主改革前,夏爾巴人仍然以種地和放牧為生,食不果腹,生活很苦。全家人經常吃不飽、穿不暖,住的更是四麵透風的小破屋,是一個相當落後的部落群體。後來,解放軍修通了路,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夏爾巴人采取了一係列優惠政策,日子就慢慢地好起來。阿媽啦就是我們夏爾巴人逐步走向富強的見證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