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阿媽啦和夏爾巴人聯名表決心(1 / 3)

這一天,我從民俗村出發,要上山去牧場。

一路上,可看到坐在房子外正在編織籮筐的夏爾巴人,背木材的背夫的身影。此時之背夫跟和平解放前的概念是完全兩碼事。

過去那是吃人的奴隸社會,誰管你的死活,甚至當奴隸主榨幹了你身上的油水之後,置你於死地,把你趕出家,喪失生活來源的你,唯有坐以待斃,或是直接處死了事,人跟畜生沒有多大的區別。

生與死在轉眼間,隨時隨地,沒有一點人身安全和生命的保障。

而今的背夫全屬自願,勞動所得也完全歸屬自己。況且當你遇到困難時,會有政府幫忙,社會將伸出援助之手,共產黨的奔布拉會照顧好你。這也是以前逃往尼泊爾的人,現全部回來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更多的尼泊爾邊民千方百計地想遷移到中國來的原因。

阿媽啦感謝工作組贈旗

沿路還可看到農牧民們房前屋後立著或堆著的一堆堆竹條子,有剛砍下的,也有陳舊的,或是有些年頭的竹子,依然綁紮得規範、整齊。木頭窩棚已幾乎銷聲匿跡,僅有的幾間也被掛上“拆”字牌,大都已被鐵皮房所代替。到山澗去背水也已被自來水所代替。

最明顯的是田地也被一排排整整齊齊的塑料溫室棚所代替,棚裏的蔬菜鮮嫩可口,即便是冬季,你依然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蔬菜一應俱全,由以前的一年一兩季蔬菜到現在的三四季。

爬到離山頂不遠處俯瞰,阿媽啦的紅旗與民俗村的國旗顯得格外的莊嚴與高大,使我們感慨萬分。

雖然時值隆冬,但還是流了一身汗水。

山間小道嘛,走起來艱辛無比,也不知要走多久才到牧場。

放牧者共有四五家之多,住在又低又矮石頭壘砌的窩棚裏,一片較開闊的土地鋪開在山腰之上,足有幾十畝。窩棚前的古樹,約有兩人合抱那麼大,樹上堆滿幹草,應該是預備給黃牛過冬之用。

他們中最多的一家養有黃牛100餘頭,跟西藏別處大不相同的是,這兒沒有羊叫聲馬嘯聲,也沒豬和兔子一類的家畜,更沒有驢子的身影,隻有清一色的黃牛,偶遇幾隻家雞也覺得稀罕,更沒見犛牛的蹤跡。

讓人吃驚,這就是阿媽啦生活過、戀愛過的牧場。更顯眼的是這裏的窩棚上也一樣插著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

我走到牧場最底下的一家窩棚跟前,一問才知道現牧場有幾家也雇人放牧。這可跟解放前的農奴已是兩個概念,這叫打工,意味著掙錢養家。

問及要找西繞老人時,一位三十來歲的中年漢子回答,說他是西繞老人的侄子名字叫桑傑,西繞老人的窩棚還要繼續往上爬。

在他的帶領下又上路了,這路更陡峭難走。

我好不容易才爬到西繞老人的房子跟前,見窩棚裏走出一位70多歲的阿媽啦,說西繞老人上山割草去了,如再早來一點就好啦!這讓人有些鬱悶……我滿頭大汗地返回。

民俗村的門口聚集了很多人,有老有少,好像過年一般熱鬧。

隻隱隱約約聽到要簽字,畫押,讓人心裏嘀咕,是不是發放紅利呀?

這不正值年終嘛!熙熙攘攘,人聲沸騰得鬧心。耳邊還不時傳來一位老人家的聲音:“這信是給共產黨、黨中央的,我們得好好感謝黨,是黨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讓我先簽,讓我先來!”

接著好像是羅布支書的聲音:“不急!不急!不要擁擠,一個一個來好不好呀!這份決心書是我們全體夏爾巴人對黨表的決心,並將繼承和發揚國旗阿媽啦的精神,讓國旗護衛隊贈送的這麵國旗,世世代代高高飄揚在幫村!”

一切準備好就要出發時,村裏的人們紛紛上前來獻哈達,羅布支書攔住車,請求我幫忙辦一件事。他很鄭重地交來阿媽啦接收國旗護衛隊贈旗後而寫的一份決心書,以此表達她的謝意和今後繼續升旗的決心,並要把決心書轉交給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和黨中央胡錦濤總書記。

這會兒我才明白,為什麼度假村前來了這麼多的人,一切真相大白。眼前又一次浮現出羅布支書接過國旗時的情景,他把國旗緊緊藏入自己的胸口發誓:“旗不離身,旗在人在,一定要把國旗安全交到阿媽啦手中……”

被眼前的這種對黨的忠心與愛戴,真誠與虔誠,對黨的高度信仰與執著樸素的感情所感動。心裏莫名其妙地冒出一種誓言,我是不是也該像羅布支書一樣發誓,決心書不離身,決心書在人在呀!隨即把熱淚縱橫的臉埋了下去,不覺接過為民請命的信件,決心書上有廣大人民群眾血紅血紅的手印,這是他們一顆又一顆紅心呀!立馬覺得身上的重擔不輕,也來不及考慮如何把信轉交給自治區、中央領導。心裏隻想著,沒有理由回絕老百姓們,更不可能不接受老百姓的這一點點要求,我用顫抖的雙手非常謹慎地把它疊好,輕輕藏入了懷中,確信放好之後回答:“請羅布支書放心,請全體夏爾巴人放心,我會想辦法把信件轉交給黨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的……”